从事中郎的王允为避嫌疑,只能无奈的参与其中,因其为人忠信,表里如一,大将军见他信誓旦旦参与其内,不疑有它,宴后便放心让他离去。
回到府中的王允,有些老泪纵横,不愿意参加党宦之争的他,却被从此打上了大将军的标签,间接成了何皇后的幕僚,实乃不是他所愿。
一方面对方要派王越前去楚国刺杀楚风,此事自己的女婿必然会是九死一生。
派人私下通告的话,又违血誓,也毁了自己的清誉,如果不告之,自己又如何在面对干女儿貂蝉,实在是左右为难。
不过,无论当初的楚风,如何在他面前表达忠于朝廷的决心,他都能从对方的眼中,看出对方充斥野心的目光。
他也不愿意在多少年后,会有楚风这样的跟他有瓜葛的人,祸乱天下,在国家与情义面前,王允最终还是选择了维护朝廷安危为已任,杜绝一切可能产生的危害。
楚国,乐浪郡,王险城,楚王府。
身处数千里之外的楚风,自然不知道洛阳的大将军,会派人暗杀于他,怂恿者竟然是日后的竞争对手曹操。
他更没有想到的是,月余的某一天清晨,会收到一封标有袁绍字样的密信,信中告之会有大将军派来刺客暗杀于他。
从来未与袁绍有过交集的楚风,顿时有些愕然,如果他没记错的话,这袁绍袁本初,本就是大将军府中的幕僚,而且深受对方的信任。
有些半信半疑地楚风,并不有将其当回事。
一是自身有反伤刺甲,何惧什么刺客,二是因忙于整军备战对高句丽等国的征讨,实在是容不得分心,一来二去,便将此事忘记于脑后。
公元187年六月十三日,王府议事厅内。
楚风召集下属四大军团长和贾诩等人,聚在一起商议出征之事。由于临战前的气氛过于紧张,众人脸上皆呈现出严肃的神情。
“文和对高句丽和东濊两国的征伐,不知有何妙计。”
楚风张口便向军师贾诩问道。
贾诩闻言后,似乎胸有成竹,不假思索地回道:
“主公,征伐前需采用远交近攻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