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打吧,高句丽等国的境遇还历历在目,为了一个没什么油水的地方,任谁也不会大动干戈。
更何况楚国还派出了使节,希望双方通关互利互惠,将各自所需进行合理交易。
经过几番谈判后,楚国很快与对方达到了贸易协定。
可是鲜卑族中的一些略强的部落却不听你这话,他们习惯于这种白来而刺激的抢掠。
贾诩变采用分化的策略,一面将友好的鲜卑部落拉住,建立大型的贸易市场。
让他们的牛羊马及皮革,还有奶酪等物品,通过交易换成一些生活中的用品,如丝绸、瓷器等物品。
对不老实的部落,就是重兵出击,将他们撵离边境,这些愿意交易的部落,渐渐变得越来越强大起来。
而这些穷兵黩武的部落则渐渐衰微起来,此消彼长的时间下,他们开始穷则思变,开始主动与楚国联系起来。
楚国一方面快速建设和发展经济,一面抓紧继续练兵,这种秣兵历马、卧薪尝胆的日子很快过去了三年。
在此期间,外面的时事变化巨大。
公元187年,善于钻营的曹操任东郡太守,在官场上开始崭露出锋芒。
在这期间,张让打着朝廷的名义,多次向楚国索要钱粮兵马,楚风知道不用多久的时间,正是十常侍张让快要没落的时候。
自然不会跟十常侍们有太多的瓜葛,又怕对方给予使坏,树立太多的敌人,
于他在征求贾诩的意见后,自然有了应对的方法。
不但前来持诏的小黄门在驿馆得到最好的待遇,还私下里给了不少金银,又将所需的钱粮等物多给付了数成。
就连前来的内宦,都没有想到楚王竟然这么好说话,提出前来的要求后,就答应的非常爽快。
待此人亲眼看见楚风开始筹备贡品时,信以为真的他,便马上写好书信,让自己的侍从快马报与张让。
(书友若觉得还入法眼,请别忘记收藏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