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国王们也正生着闷气,看到属下的将领们有了想战的士气,自然没有理由拒绝。
在利得鲁汗的建议下,他们决定全营倾巢而出,另一方面公孙赞依旧可趁机率领一万多本部兵马接应两路援军。
十几万联军如同一台重型的机器般,开始顶着炮火极力的运转起来,数个寨门前的拒马桩相继被搬离。
几乎数股上万阵容的轻骑兵,从营地内呼啸而出,朝着楚军的战阵嘶吼着杀去,其后便是大规模的盾甲兵开始蜂拥而出。
这些外夷的入侵者们,确实是太憋气了!
本来好好的一场战斗,非得让楚军弄个什么鸟火器,生生地把气氛炸没了,让他们有劲没处使,有饭没处吃般的难受。
楚军看到敌人不顾生死地开始集结部队,便知道对方要全力出战一搏,便连忙命旗语兵将所有的重骑兵召回,并开始紧缩起阵型。
按照事前的部署,这时步盾兵从最后面开始调到中军的位置,所有人手持一张弓,将箭搭上,前面顶着的依然是数万的重骑兵。
这样便形成了一个全身披甲的重骑兵为盾,中军为弓近程射敌,后军炮兵远程轰击的阵容,然后整支楚军边打边缓缓向后退去的阵势。
毕竟只要牵引住面前大批的敌军,给赵云他们充分的歼敌时间,便达到了战前谁知敌的目的,才可能形成南北夹击,最终达到一举灭敌的任务。
双方经过数次交手后,逐渐摸透了对方的虚实,各自知道该如何发挥自己兵种的特长。
联军的轻骑兵们哪怕人数再多,也不会再轻易地冒进,然后与楚军重骑兵傻傻地硬碰硬。
而是利用自己灵活轻便的特点,将楚军重重包围起来,边纵马跑动边向其射箭。
楚军一看见势不妙,也开始变阵形为圆桶阵。
炮兵原地不动为核心,外面围上一层盾甲兵,守护起来,重骑兵则是在最外层绕圈跑动,依靠自身的重盔甲,将敌军射来密不通风的箭矢挡在其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