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飘絮飞英到际涯 265.谈笑有经纬

汉宫春 泽恩居士 1571 字 2022-10-28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罗启兰心内赞叹,“好个人肝肠如火,色笑如花的少年。”

无病叹到:“实话实说,自宣帝去世,元、成、哀帝一代不如一代,一味重用儒士,不行刑名,摒弃王霸之道,甚至宠幸男宠,儒家子弟没有根骨,不知规劝皇帝,一味奉承吹嘘,放任皇帝在错误上的路上越走越远。

堂堂皇帝,不爱美女爱男人,甚至要让位于男宠,真真荒唐、昏聩、男不男女不女的。乃至于外戚乱权,内不能赏罚有度,外不能安民安邦,贫者无田而成流民,富者一味骄奢淫逸,鱼肉苍生。

孝武皇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那是给天下看得,实际还是王霸治国,法家理政,儒家用来凝聚民心、统一思想,效忠皇帝罢了。可也是孝武皇帝时代,儒生担任丞相比如公孙弘,后来者有孝昭帝的蔡义,孝元帝的韦贤、韦玄成、匡衡,孝成帝的匡衡、张禹、翟方进、孔光,而今朝臣儒生众多,孔光、平当、马宫、平晏等等。

儒生丞相,几乎都是皇帝的老师,这儒家对皇帝的影响就越来越大了,真不该只学一家学问的,那样就会变得偏执,看不清这个世界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了。

这些儒家子弟,各有不同流派,公孙弘引领《公羊春秋》,蔡义引领《韩诗》,韦贤和韦玄成推崇《礼》、《尚书》和《诗》,平当、翟方进、孔光分别推重《论语》、《春秋》、《尚书》,以自己师门学派在朝廷中培植了自己的政治党羽。

孝元帝以降,皇帝大张旗鼓的崇儒,大批齐鲁儒生进京做官,他们好清谈,不务实,凭空设想治国、疏于政事,只好柔仁,不对天下赏罚分明,继而天下百姓的观念被扭曲了,腐儒丞相当道,郡中追怨朝政混乱,童谣曰,‘坏陂谁?翟子威。饭我豆食羹芋魁。反乎覆,陂当复。谁云者?两黄鹄。

及至当今王莽夺权,针砭时弊,图以变法,对以均田,释放奴隶,兴水利,建港口,修驰道,兴商贸,天下才暂缓飘摇之势。然王莽急功近利,专情儒生,尤好复古,不切实际,民众生活依旧凋敝,豪强权贵汹汹待命,如果不能平稳推进变法,不能威服权贵,不能安化黎民,恐有功亏一篑的危险啊。”

梓桐听的频频点头,也暗自心惊,“没想到,一个孩子都有这么高的见识。”

罗启兰倒也不奇怪了,鬼谷子的传人,再没有这点本领就太名不副实了,“没错,根据我们掌握的情报,红蛇会主要成员当是丁家、傅家和卫家余党,可能还有刘氏贵族。听你说话,好像对儒家学派有些偏见啊?而且你很支持安汉公,但不是尊敬他呢?”

无病笑笑,“简单的说吧。孔孟之学,提倡德政、礼治和人治,有精华有糟粕。精华者,德政也。品德不端,不能成人,诸如‘言必行,行必果’,‘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些都是精华的为人处世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