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去东南

一品嫡妃 我吃元宝 5310 字 2022-10-28

宋安然抿唇一笑,看来在东南,她还需要加把劲,将火烧得更旺一点。只有当元康帝觉着痛,觉着怕,元康帝才会下定决心将颜宓放到东南平乱。

至于苗疆那边,颜宓自有主张。宋安然会将东南的消息,及时送给颜宓。让颜宓把握时机。

要在元康帝顶不住的时候,彻底平定苗疆的叛乱。这样一来,颜宓携大胜,才有机会在朝堂上脱颖而出,带兵前往东南平乱。

……

元康帝同大臣们并没有商量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出来。

海战不同于陆战。朝堂上的文武大臣们,只熟悉陆战,对海战那是一窍不通。说起陆战,他们侃侃而谈,能说三天三夜。可要说起海战,全都抓瞎。

这些年不仅没见识过海战,甚至连海船都没见识过。

有个大臣甚至闹了乌龙,还以为海船就跟走内陆河道的河船一样。

此话一出,不仅引来同僚的嫌弃,就连元康帝都嫌弃。没有见识,好歹也该有常识吧。

内陆河流能同大海相比吗?真是愚蠢之极。

讨论来讨论去,都没有讨论出一个结果,元康帝非常的生气。

元康帝让朝臣们举荐熟悉海战的人才,结果一个都没有。真要找人才,还得去东南沿海。那地方的人都识水性。就算不会打仗,至少出了海不会害怕,说不定还有一战之力。

元康帝挥挥手,他现在看到这些文武大臣就烦躁。一个个特无用。

元康帝只能下旨东南,搜寻人才,重新组建水师。

想要打赢海盗,就必须有一支敢战,能战的水师队伍。至于谁来带水师,元康帝还没想好。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没有合适的人选。

旨意到了东南,东南官场愁眉苦脸。

海盗继续肆虐,而且比以前更加疯狂。官员们继续写奏章求救。朝廷要是再不拿出个章程来,东南真的要乱了啊。

东南可是朝廷的赋税重地,东南一乱,没了赋税,他们倒是要看看朝廷还怎么运作。

这个时候,颜宓终于剿灭了苗疆最后一股反贼,也是势力最大的反贼。

捷报送到京城,朝堂上总算有了点笑脸。听了这么多坏消息,难得有个好消息,可喜可贺。

不过一想到东南的局势,朝堂大佬们又笑不起来了。

东南的问题,就在于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统军人物。当地的官员,你不服气我,我不服气你,根本没办法扭成一股绳。毕竟东南不是一个省,那是牵连到好几个省。

彼此互不统属,谁都没资格指挥对方,谁都没资格在别人家的地盘上征兵,更没资格征粮。

事情僵持不下,局势一天天糜烂。东南那边,急需要一个有手段,地位够高,还能出海打仗的帅才型人物。

元康帝的目光从一个个武将脸上扫过,又朝勋贵脸上扫过。

元康帝心里头有几个人选。可是这些人选都有一个缺陷,那就是威望不够,不足以压服东南官场。如果派到东南的人不合适,只会造成东南局势越发糜烂。

等东南被打烂了,留给元康帝的就只剩下一地鸡毛。

所以元康帝在人选上面必须慎重。

其实朝中也有合适的人选,比如吴国公。

元康帝摇摇头,他已经废了吴国公一半的武功。如果这个时候将吴国公放出去,那之前十来年的努力就等于是前功尽弃。

元康帝当即否定了吴国公。不到最后,元康帝绝对不会将吴国公放出京城。

元康帝的目光落在定国公的脸上。

定国公已经老了,没有当年的拼劲。现在凡事都求稳。而且定国公之所以能成为四大国公之一,军功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他是外戚,他对皇室忠心耿耿。关键时候,让定国公守着京城,肯定不会出问题。

所以定国公爷不合适前往东南。

元康帝的目光在几个侯爷的脸上的扫过。

元康帝皱眉,这一代的侯爷,一个比一个草包。能打仗的都是凤毛麟角。

元康帝正在发愁,朝中竟然找不出一个合适的统兵大将,真是岂有此理。

这个时候,有官员站出来,对元康帝说道:“启奏陛下,微臣知道有一个人肯定合适统兵,也有足够的威望整合东南官场。”

“谁?”元康帝很好奇。除了吴国公,定国公之外,还有谁有这个资格?

官员一脸沉稳地说道:“微臣提议由晋国公领兵平东南。”

颜宓?

元康帝一听到这个名字,顿时就皱起了眉头。怎么会提议颜宓?元康帝浑身不舒服,颜宓这个名字就跟魔咒一样,让元康帝从脚底板到头顶都冒着寒意。

有了人开头,更多的人站出来支持颜宓。

纵观朝堂,如今有威望,会领兵,会打仗,还能出海的人就只有颜宓。除了颜宓,其他人都不合适。

大家从利益出发,暂时抛弃文武成见,举荐颜宓是一件非常正确的事情。再说了,颜宓原本就做过文官,还位居正三品户部左侍郎。有了这个资历背景,颜宓到了东南,更容易打入东南官场,整合东南的资源。

让颜宓去东南平海盗,这是一个明智的决定。

可是这违背了元康帝的想法。

元康帝还打算等颜宓班师回朝的时候,就要对颜宓下手,解除颜宓的兵权。一些列打压计划都做好了,现在朝臣告诉他,要将颜宓派到东南,简直是乱弹琴。这是在和他唱反调。

“陛下,十天前,内务府两艘海船被打劫。损失惨重。”

某官员站出来,提醒了元康帝一个残酷的事实。

元康帝心痛,两艘海船,损失几十万。元康帝咬牙切齿,那些海盗该死。

海盗不灭,贸易就没办法开展。没有海贸,户部捉襟见肘,元康帝的私库也会叫穷。

“陛下,今年东南赋税损失惨重。尤其是关税,预计有数百万两的损失。”

又一个打击朝元康帝砸来。

这是压死骆驼地最后一根稻草。

元康帝心塞,心疼。说来说去,全都是钱闹的。

元康帝咬牙切齿,“给晋国公下旨,让他不用回京,直接前往东南扫平海盗。”

“陛下英明。”

在海贸上有参一股的大臣们,个个喜笑颜开。齐声称颂元康帝是明君。

元康帝嘴角扯了扯,笑容极为勉强。他情愿不要明君这个名声,也要颜宓回京。

在元康帝心目中,领兵在外的颜宓,俨然已经成为心腹大患,需要尽早处理。

偏偏这个时候赶上东南大乱。只能便宜颜宓,让颜宓继续在外面作威作福。

命颜宓领兵前往东南扫平海盗的旨意当天就出了京城。

京城老百姓都在议论,颜宓这才刚扫完苗疆,在苗疆杀了个尸山血海,转眼又要去东南。以颜宓的尿性,只怕要在东南杀个尸山血海。这一回,东南沿海的那些海盗倒大霉了。

国公府内,宋安然站在假山上,望着皇城方向,嘴角勾起一抹笑。

计划持续了数年,到今天计划终于成功了。颜宓不用回京城,可以光明正大的领兵前往东南。

宋安然握紧了拳头,心中很激动。她想冲皇城方向大吼一声,不过最终宋安然还是克制了自己的想法。

宋安然带着笑,从假山上走下来。

她能想象得出,宫里面的元康帝肯定快要气死了。局势如此,就连元康帝也左右不了。

宋安然抿唇一笑,她和颜宓为了能够完成这个局,可谓殚精竭虑,不知道死了多少脑细胞。这还多亏了闻先生在海外帮忙调度指挥,才能成功。。光靠颜宓和宋安然两人,可完不成这么复杂的局。

只可惜,颜宓不能回京城,要直接去东南。如此一来,宋安然和颜宓也就没有机会见面。

宋安然叹息一声,她和颜宓数年不见,也不知颜宓在外面好不好?还有大儿子颜均,有没有被他父亲苛待。

想起颜宓对颜均那样严厉,宋安然就很心疼大儿子颜均。奈何,鞭长莫及,只能让颜宓威风。

趁着时辰还早,宋安然前往上房看望颜老太太。

颜老太太见着宋安然,笑呵呵的,精神头十足。一点都看不出来,颜来太太曾在鬼门关走过一回。

颜老太太对宋安然说道:“事情我都知道了。”

宋安然挑眉,“不知老太太说的是什么事。”

“到现在你还瞒着老身。你和颜宓是不是早就打算好了?”颜老太太嗔怪,

宋安然低头一笑,说道:“老太太说的是大郎啊。今天宫里下了旨意,让大郎领兵去东南扫平海盗。如此一来,大郎又要几年不能回来。”

“大郎不回来,老身才放心。”颜老太太欣慰地说道。

颜老太太拉着宋安然的手,说道:“你们做得很好。大郎这个时候不能回京。去东南最好,那是个好地方啊。”

宋安然摇头,一脸惶恐地说道:“老太太误会了,让大郎去东南平乱,那是朝廷的意思。孙媳妇何德何能,哪里做的了这样的事情。”

颜老太太却说道:“大郎媳妇,在老身面前你不必掩饰。老身虽然不知道你和大郎在计划什么,但是老身清楚,这次大郎能够去往东南平乱,你在其中肯定出了大力气。就说朝堂上的事情吧,要是没有亲家老爷帮忙,事情肯定成不了。亲家老爷肯帮忙,也都是看在你的面子上。”

宋安然笑了笑,说道:“老太太英明。不过此事同孙媳妇真的没关系。就算真的有人计划了这一切,孙媳妇也没有出力。”

这种算计全天下,算计元康帝的事情,宋安然打死都不会承认。说出来很牛逼,可那是要命的。

颜老太太笑呵呵的,“好吧,就当老身误会了。”

颜老太太说完,就冲宋安然眨眨眼。那表情分明是在说,此事只有你知我知天知地知,让宋安然不要担心。

宋安然笑了起来。就算颜老太太猜到了一切,她也不会承认的。

本书由乐文首发,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