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水泥厂

次日。

石邑县衙门后院。

300多个全副武装的甲士守在外面,整个县衙五步一岗,十步一哨,巡逻的士兵多不胜数。

安保级别高于征北将军府。

不是潘胜怕死,而是他在几个老工匠探讨一项技艺——制作水泥的技艺,不想秘密泄露出去。

潘胜虽然知道水泥生产的大概步骤,也知道每个步骤所需要的原料,但不知道原料的配比。

水泥的制造在21世纪不是什么高科技,主要分三个步骤。第一步,将石灰石、黏土、铁矿粉等墨稀混合,制出生料。第二步,将生料进行煅烧,一般温度在1450度左右,但相差了一两百度应该问题也不大,煅烧后的产物叫熟料。一般的火焰也就500-800度,为了煅烧生料还得建高炉。潘胜的元氏县钢铁厂这个技术已经很成熟,可以直接移植过来。第三步,将熟料和石膏一起墨细,按比例混合,才称之为石灰。

石膏在大汉产地很多,不是什么稀罕物,300多年前淮南王刘安就用它巧合制出了豆腐,很容易得到。

因此,制作水泥的难点在于各种材料配比。

潘胜不是个理科生,动手能力不强,也没有耐心和时间去做实验。因此就将20多个老工匠组成一个科研团队,让他们自己去摸索,不断试验。

潘胜一次性给了每个工匠2000钱,并承诺每月给他们1000钱俸禄。条件是他们不得泄露研究秘密,否则满门抄斩;且他们出研究院子也需要向保护他们的黑娃报备,若私自外出则按逃兵处置,斩首示众。

黑娃能力出众,对潘胜也很忠心,被提拔为上尉连长,率领200甲士保护研究小院和工匠们。

条件这么苛刻,本以为工匠们会有怨言,亦或是敢怒不敢言。谁知他们一个个嘻呵呵的,干活研究贼起劲,天天熬夜搞研究。半个月后,他们就找到了各阶段材料的配比、制出了水泥。

每月1000钱工钱,和一个从九品官员的俸禄差不多,工匠们哪里会怨恨,感激潘胜还来不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