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水生这段时间一有空闲就拿着棍子当剑比划,希望能打打底子,到时候去投军有优势。
婆娘面露难色,咬着嘴唇一言不发。说实话她不想儿子去当兵,毕竟那是刀头舔血,太危险了。可洛北军对大家这么好,潘将军给送粮送地有大恩,儿子去为洛北军效力也是应该的。
知恩得报,给口吃的,用命去还是应该的。
“小子,有志气。要不是爹老了,你爹我都想去投军了。听说来年开春潘将军就会招募新兵,但只招募2000人,你现在每天干半天的活,剩下半天好好练武,争取能应征入伍。”棍子叔走了过来,拍了拍水生的肩膀。
“谢谢爹,我会努力的。”水生眉开眼笑。
棍子叔递给水生4个杠子馍馍,然后和婆娘一人2个,笑道:“你多吃点有力气练武。就咱们这个营地和你一般大小的开垦人家子弟就有上万人,他们也大多有参军的意向,你不加倍努力不行。”
“嗯!”水生知道想成为一个洛北军十分困难。
这样的开垦营地在常山郡有十几个,想参军的青少年估计不下于10万,潘胜只招募2000人,那么就是50人中取一人,淘汰率高达98,录取难度不下去考985高校。
棍子叔一家开始吃午饭,有说有笑的。
突然,远处走来6人,全都穿着头戴纶巾,打补丁的衣服,背着包袱和斗笠,腰间别着铁剑。
棍子叔料想他们游学的学子或游侠,这样的人在大汉很常见。
官府、商人和世家大族的子弟都不会穿打补丁的衣服,只有没什么钱的寒门学子或游侠才会如此穿着。
6个人越来越近,为首的正是潘胜和车宽,后面四个护卫。
棍子叔一家起身相迎。
“老叔,我等是游学的学子,可否讨口水喝?”潘胜上前拱手行礼。
“应该的。听公子口音,不是本地人?”棍子叔递上一碗水。
潘胜出身河间郡,前世是湖北人,两种口音之下自然于常山郡口音相差甚大。
婆娘又倒了一碗水递给车宽。要不是只有两个碗,她想给6个人都倒上水。
车宽喝了口,笑道:“潘老弟,我这碗水很甜耶!你尝尝。”意思很明显,这碗水他试过了,没毒!潘胜应该喝这碗。
潘胜等人出门前,贾诩交待过车宽,让他一定保护好潘胜的安全,万万不可有意外。
车宽也是高情报工作的好手,掌管800暗探,已经做好的万全准备。方圆百里尽在国安局掌控之中。
潘胜和车宽换碗,然后呡了口,撇了撇:“是的,好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