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两句诗,尽可看出此人才华横溢,然则他的仕途却并没有因为满腹才华而扶摇直上,相反地,在他的人生之路上总是充满了异于常人的大起大落,十分艰辛。
时运不济并不可怕,更可怕的是失去一切的同时也失去了重新开始的勇气,一蹶不振。
生活越泼给他冷水,他越是要在冷水中沸腾,年少轻狂,但终究是要成长。
年轻人陈子昂出生于一个富有的庶族地主家庭,作为一个任性的富二代,他从小就常常和一群富家子弟行走江湖、我行我素。
他们整日聚在一起,骑马仗剑,自以为是地以抑强扶弱为己任。
就这样日复一日,直到陈子昂成长到十七八岁的时候,他还依旧不通古文诗书。
因为家里没有人能对他进行适当的约束劝导,陈子昂和他的狐朋狗友们在这种没有节制的自由里,逐渐开始任性妄为,打架斗殴的事件也时有发生。
有一次,他在“行侠仗义”时用剑失手伤了人,伤者血流不止的样子让陈子昂不知所措,连手中的剑都变得异常沉重。
渐渐地,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人群中甚至有一些人开始愤怒地指责他欺负弱者。
年少的陈子昂呆愣在原地,不知如何面对这些民众突如其来的指责,这也让他生平第一次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产生了怀疑。
万幸的是受伤的人后来被救了过来,再加上有一个富豪父亲替他游走打点,最终得到了妥善解决。
陈子昂回到家里以后,便开始反省自己,他发现自己这么多年的“行侠仗义”似乎是做错了方式,他意识到仗剑走天涯的自由是有条件的。
自由需要有规则的约束,不能一味地横冲直撞无法无天。
于是他慨然立志,决定弃武从文。
从此像变了个人一样,整日把自己关在房中,谢绝旧友,发奋苦读。
凭借自身的聪慧天赋和刻苦的努力,他用短短几年的时间便学涉百家,深钻经史。
从一个纨绔不羁的富二代变成了学富五车的优质少年。
在陈子昂21岁那年,他带上家里给准备的丰厚盘缠,本来自信满满地进京赶考。
可惜连续考了两次都没有考中,得知落榜后,陈子昂忧愤交加,漫无目的地在街上游荡,身上的手稿被风吹落而不自知,恰好被杨信阳所见。
“小哥,进来喝酒否?”
杨信阳觉得凭借这两句诗,值得请这小哥进来喝一杯,小哥满怀忧愤,自然应允,进了大堂,杨信阳吩咐后厨上一桌好菜,这哥们却一筷子不动,只是把酒一杯一杯往肚子里灌,喝着喝着,就抑制不住哭了。
杨信阳不费吹灰之力就套出了他的忧愤原因,“哎,酒入愁肠,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