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家的柿饼用的是“吊柿饼”的传统手艺,悬挂晾晒,会使柿饼充满太阳光的味道,西风带走水分,锁住了糖分和风味。
经历采摘、折挂钩、削皮、架挂、捏心、下架、出水、潮霜等12道手工工序,经历数十天的阳光与风霜的洗礼,4斤尖柿才能炼就1斤流心柿饼,把阳光和西风都化成满腔溏心。
撕开覆盖着白霜的吊柿外皮,金灿灿的胶状果肉裸露出来,像是半流心的溏心蛋。
赶紧嗷呜送进嘴,肉软又滑,甜得没有涩味,宛如一颗浑然天成的柿子甜品,只是天下好物难得,这柿饼属于时令风味,过季就只能等明年。
杨信阳点点头,这可是好东西啊,可是郑家却和自家一样清贫,看来这是个大问题。
吃罢午饭,郑家继续晒柿子,杨信阳迈着小短腿,吃力爬上土坡,还有不少柿子没有摘下,一颗颗鹅蛋大的柿子露了面,出了叶,灯笼似的挑在树梢上,这是过几天准备摘下来直接去集市上卖的。
四个角儿的板柿,在八月十五就可以用温水泡熟吃,圆锥形的尖柿却要待到秋后摘下来放软后吃。摘下来的柿子没有了羽状绿叶的掩映,更显得硕大无比,在夕阳的映照下,油润水滑,象是一个从土地中蹦出来的精灵。
杨信阳转身,打量着天藏城,天藏城就像一头猛虎,蹲踞在信河边,然则这座城却没有任何围墙,外围稀稀拉拉的茅屋,建筑不断增多,越来越密,越来越高,杨信阳的视野,最终被城中的瞭望塔挡住。
听夫子说,这天藏城是天下第一繁华大城,自己一定要到城中心好好看看,杨信阳暗下决心。
回到家,发现冉虎就在自家摊子外徘徊,看样子是想进又不敢进,杨信阳心中暗笑,上前打了招呼,冉虎一见杨信阳,脸上大喜,抹了一把汗,“原来你不在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