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边境之地?”
“回官家,国朝上次出兵,向北推进近五十里。边军并没有完全撤回,在离边城近五十里处安营扎寨,为提防北辽内乱殃及国朝。且,北上的十万骑兵,已遵旨,分于各军中,以训练在平原的协同作战能力。”
在国朝的朝堂,商量北辽曾经的魏王枢密使的感觉,让整个内阁都有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
大宋,何曾有过这样的境况?
“内阁对此事如何议定?”
耶律乙辛对大宋的作用,这时候真的没多大用处了。一群溃兵而已,估计已经没有什么战斗欲望了,现在只盼着能活下去。
不管是北辽,还是大宋,只要给他们容身之地,怎样都成。
现在只是沦落,像诸如此类有过反心,内藏怨恨的军伍,北辽不接,大宋又岂能容忍?
只是,这些人好歹都是久经沙场的捍卒,烂船还有三斤钉呢,怎样利用好这些溃兵,国朝倒是需要思量一下。
至于给耶律乙辛他们一片存生之地,凭什么?不沾亲不带故的,大宋不管是不是害怕北辽,都没必要承担收留一群反贼的风险。
这风险不仅仅是对北辽朝廷,更是这群反贼本身具有的风险。
“官家,河北道奏报,北辽朝廷的使臣已经申请入境,此时应该已经到了真定一带,鸿胪寺已经遣接伴使北上相迎······”
相对于耶律乙辛,国朝与北辽毕竟是两个王朝的交往,还是要比待耶律乙辛要重视一些。
虽然这些年对于北辽使臣已经不像往年那样郑重其事了,但是该有的礼节流程,却从来没有丢过。
“内阁的意思,是要跟北辽使臣表态,杜绝耶律乙辛入境了?”
王安石的答非所问,赵曦就明白了。是否接纳耶律乙辛,跟北辽使臣入境关联,这意思就是还想保持与北辽的邦交正常化。
“官家,臣等商议,朝廷将以是否接受耶律乙辛为条件,与北辽谈判现在的边境线。北辽与国朝的边境线,需要重新厘定了······”
耶律乙辛是答应恭送十六州的,北辽朝廷为耶律乙辛又会答应归还几州之地?赵曦觉得,内阁大臣还是想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