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三三章 大设想

新的官俸体系,将忽略文武之别,重视地域差别,着重于政绩的奖惩,重出身但不唯出身,看履历而不唯履历,凭官阶而不唯官阶。

再之,是官制改革的核心,同时也是国朝官僚体系的顶层设计,也就是赵曦设想的三级决策制度。

朝会为最底层一级,然后是议政层,内阁,最终是他作为君王的裁决。

朝会为参政一级,也就是说,参加朝会只是具备参政的资格,说白了就是知晓朝政的资格。

参政一级可以对朝政检点,但仅限于奏折形式,并且对于最终出台的政策不得非议。

接下来是议政一级,议政在国朝应该是属于真正的朝廷大员。十四府的主官,六部九卿主官,皇家银行、工坊城、讲武堂以及新成立的市易寺、国营寺、监察衙门等,都要占有一定的议政席位。

这应该是提议国朝政策的一级。在这一层可以吵,可以辩,但一旦经过议政递交内阁,并经帝王裁决后,不论反对与否,接下来唯有执行。

再往上就是内阁一级了,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相公。

在赵曦的设定里,内阁,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相公,最好能实行推举后由自己裁定,帝王必须有最终的否决权。

只是赵曦不可能将现在在职的相公全数替换,所以,对于现在的内阁,只能是补充,从具备议政级别的大臣中补充。

然后,再根据议政的缺额,递补议政。

甚至赵曦想过任期的问题,就比如他在监察衙门、国营寺和市易寺都推行了任期制……

其实这些衙门的任期,只是地方任职的任期,对于位于朝廷列班级别的,还真没限制,就是政事堂在制定相关细则时也没有提及。

官员一旦到了这个层级,决定他们去留的,就是帝王了。

赵曦不确定,自己处于君王的立场,是否该去限制君权……他一直犹豫着。

我成了仁宗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