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蜀时,诸葛与孟获交锋,从另一个角度看,为前蜀扎稳脚跟很有益。”
……
七日了,太子殿下仍无音信,余靖顶不住了,狄青也顶不住了。只是还在犹豫要不要向朝廷禀报。
赵曦留下的书信已经说过,两旬,他需要两旬的时间。问题这种等待太煎熬了。
“学士,公著以为,延迟七日与半月对吾等瞒报罪责无异。禀报朝廷于事无补……”
吕公著是了解护卫营那些训练科目的,对太子殿下此番远途奔袭,持乐观态度。
关键是,倘若太子殿下此行被朝廷得知,势必对太子殿下声誉影响过大,不仅仅是太子殿下登基后与朝臣的相处问题,也可能造成将来潜邸旧臣的艰难处境。
最为主要的,瞒报朝廷,责任应该在余靖和狄青身上……
“太子殿下亲征,本就有高于吾等的临机决断责权。护卫营远途奔袭,乃根据战局而定,并无向朝堂禀报必要!”
韩缜少言,出口很干脆,意思很明白,太子殿下才是王师的最高指挥官。既然有书信留存,即代表下达了命令,没人可违抗。
都也清楚,若单纯的护卫营指挥使去广源了,没人担心,现在是太子殿下亲自涉险……这锅谁也背不下来。
“汉臣,汝以为如何?”
余靖倒不是坑狄青,真是没主意了。如今就他与狄青,分别是文武最高级别的,这话是真正讨教。
“学士,如今之计,无论禀报朝廷,亦或是坐困愁城都无益。现兵足粮充,士气正旺。青建议兵发广源,无论殿下是否功成,发兵有益!”
如果殿下成了,那只需要在半路汇合即可。若殿下尚未做成,发兵广源也可以把侬智高的吸引到王师征伐这边来。
还有就是,那怕太子殿下被困,趁早发兵也比等知晓消息后好的多。
赵曦几个悄么声的在广源城转了一圈,出城后边以最快的速度逃窜。
有些事不能有侥幸心理,或许近日侬智高不会翻看这些信件,他们只能想着侬智高当时就能发现,然后会死命的追杀他们。
顺流而下,要比来时快多了,没几日,眼看就要到茗盈州了,却发现总时不时遇到匆匆赶路的人。
跟他们来时一般,都是顺着水流逆流而上,还是都是昼伏夜出。这就奇怪了。
这行为似乎跟赵曦他们很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