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页

不仅是身高、体重趋近成年人,更是脸上的表情和眼神,没有半分未成年的感觉,反倒和街头游手好闲的混混差不多。

“唉,下午去不去?”

没等花棠亮出爪尖,变声期特有的粗哑声音响起,带着浓重的恶意,让黑猫暂停下动作。

“昨天不是让那个小丫头跑了吗,真去啊?”

“对啊,怕什么,没看之前那个新闻吗?”

说完这句,两个初中生发出了意味不明的怪叫,听的黏稠又反胃。

花棠不知道“之前那个新闻”是什么,可在网络上这事还是掀起不少波澜的。

未满十四岁的几个男生,将女童拖走侵害,却因为刑法的规定,不予立案。

法律存在的意义之一,就是威慑,而个案的公证判决,也是为了杜绝模仿作案的可能。

而不公正的个案,不仅会坏了流水的源头,更会牵扯出一系列的作恶。

如果对社会恶性。事件有所关注,可能会发现很多刑事犯罪都是接连发生的,尤其是一个案子爆出来,没有得到及时的判决和处理,很快又在其他地方,出现模仿作案的。

在树下抽烟的这两个初中生,就是看了之前的新闻,一合计他们也没有满十四岁,就想做点什么大事。

他们还不太敢做别的,就盯上了小学生,作恶的大部分动因,甚至就是好玩二字。

反正不会受到处罚,那么他们为什么不能也试试?

就是落单的小学生不算好找,昨天拖了一个准备试试,就被另一个小丫头大吵大闹的逃走,把他们也吓一跳。

同理心强的人,看到类似的社会新闻,会愤怒会痛心,会想办法去做点什么,去维护那个小女孩,以及保护未来无数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