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页

领导们自然哈哈哈地表示我们选出来的都是好学生。

沈正辉不会太在意这件事情里面的猫腻,他随意地和学生们见了个面,又去看了看县中建设的情况。新修的教学楼倒是在硬件上极大地提高了学校的品质,于是今年沈正辉有捐献了不少图书。在学校里面看见自己曾经的同学还在苦苦地被高考煎熬,沈正辉倒是有一种别样的快感。

一旁的教导主任还在絮絮叨叨,“我们去年高考成绩相当不错,有十二个人考上了重点本科,普通本科有……”

沈正辉倒是联想起来日后自己的这些同学回到家乡的都想方设法地考公务员,在这种经济落后的地方似乎就只有这样一条比较不错出路。他的思路一下子就被带到了日后大学生毕业扎堆考公务员的情形中去了。

想来想去,他拖着下巴,心想今年两会的提案要不要就提一个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呢?也算是提前为教改的政策准备擦屁股纸了。

除此之外,他还特意去看望了一下白韬和宁欢,以及其他两个女生的家长,听取他们对于留学的意见。这几个家伙过年不回家,主要是鉴于学习的进度和中国深受非典的困扰,于是他们不得不滞留在国外,努力学习和生活。白韬还得努力练习球技,争取坐稳青年队主力的位置。前世熟悉的家长们见了沈正辉居然都有些不知道说什么好的样子,只把感谢的话说了一遍又一遍,让沈正辉听了汗颜。

沈正辉对于白韬的足球经历非常感兴趣,但是他的父母也完全不清楚这家伙在国外是怎么过的,又是如何混进青年队主力阵容的,让沈正辉颇感失望。

而度过了比较悠长的假期之后,他不得不在催促下动身,前往首都开会了。

第231章 换届之后

2003年的两会可以说是完成换届的正式的会议,也可以说是一场新旧逐渐交替的会议。

因为有换届的任务,所以今年的会议就显得特别重要,至少从形式上要选举任命一票领导人。所以沈正辉颇有感触地在选举的时候投了自己的一票。那位在最高领导层已经呆了十年的领导最终坐上了最高领导的位置,不管沈正辉怎么去看待这位领导人,在他统治的十年时间里,中国社会都处在一个快速地量变的过程中,然后在他下台的时候就达到了质变。有时候真的是不知道中国人的运气太差又或者是运气太好。

不仅仅是这位,就连那位外形条件始终非常出色的政府首脑沈正辉也不知道该如何看待和评价。现在想起来,就连太祖都伴随着中国的现状的变化评价不断被调整着,从前说盖棺定论是欺负死人,现在看起来确实如此。在还没有达到共产主义社会的时候,还处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下游的人们无论如何都不能对自己的上游的任务作出公正的评价。当时代更迭之后,是否能够做出公正的评价也就不再是重要的事情了,反而就如同克罗齐所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沈正辉这一次带的提案是《充分发挥使用应届大学生,充实基层组织》。经历了教育扩招,特别是1999年大幅度提高招生率,到了2003年已经逐渐开始显现出后果了,应届毕业生如同洪水猛兽一般,就业问题让政府每年到了毕业季就开始头疼。

日后,一面是大量的学生毕业之后工作难找,一面是大量的工厂企业缺乏劳动力,这种矛盾的现象似乎说明了中国发展中的某种有违常理。

不过沈正辉所做的也不过是指出这个事实罢了,实际上关于教育改革的质疑很早就有人提出来了,只不过那些有远见的人暂时没有事例作为佐证罢了。等到日后改革的结果显示最终的屌样的时候,自然只能用更加深化的改革来解决问题了。

所以沈正辉的这片提案中规中矩,从前因到后果虽然逻辑严密,推论清晰,但是在很多人眼中并没有价值。他们指望着今年他能继续提出有经济价值的提案——或者说是产业报告,去年的提案算是给娱乐产业的发展好好地鼓了鼓劲,加上随后张导演和他本人导演的电影的热播,让人看到了这辉煌的前景实现的可能性。国外狼来了的大势和国内的商业贫弱的现象,都督促着电影人以此为借口呼喊政策的扶植,现在他们也能够堂而皇之地将《英雄》和《上海堡垒》的成功归功于自己的呐喊了,同时也不吝惜多喊几声。几位电影业的老委员这一次都带来了自己的推动电影产业发展的提案。看到沈正辉的提案中规中矩,他们还有些暗暗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