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完全理解,呵呵。”托马斯回应道,于是有一个机灵的翻译就领着沈正辉和托马斯先生到了隔壁的小会议室,这边的大会议室便临时被一帮投资方用来讨论开会了。
沈正辉知道这位翻译是过来旁听的,不过他不介意,因为说的事情应该和《上海堡垒》的发行权无关。
果然,做下来之后,托马斯首先恭维了沈正辉,称赞他的能力超过了好莱坞的绝大多数导演,仅仅呆在亚洲地区实在是太可惜了。
“我觉得还不错,日本人很喜欢我的电影,上一部电影刚刚创下了日本的电影票房纪录。”沈正辉回答道,对于这种程度的恭维大可不必放在心上,虽然听起来是很好听就是了,“票房成绩不错,我的压力也不大。”
“恕我直言,”托马斯说道,“好莱坞才是您最佳的施展才华的地方,日本虽然是全球第二大票房仓库,但是北美的容量比它大得多,诚然,您在日本和亚洲地区能够取得上亿美元的票房,但是如果是在美国导演同类的片子,我觉得一定可以赢得十倍的票房。”
一旁的翻译都要发傻了,十倍的票房,那就是十亿美元吗?
沈正辉看了一眼翻译,“你太夸张了,我可不是詹姆斯·卡梅隆。”
“好吧,十倍听起来是比较夸张,但是五六倍绝对没有问题,周星星导演的好莱坞处女作就收获了25亿美金,我觉得你肯定不比他差。”
“周导演是一个天才的演员和导演。”
“是的,除了脾气不太好之外。”
“但是他能够赚钱。”沈正辉回应道。
“对,这就是我们为什么更希望和您本人合作的原因,您更能赚钱。缺乏的只不过是一个更大的平台,我们愿意提供这个平台给您。”托马斯认真地说道。
“您太夸张了,说起来我不过是特别擅长使用副导演罢了。”沈正辉耸了耸肩膀。
舆论界对于自然不可能是一面倒的赞誉之声,作为商业导演,批评他的电影缺乏艺术性和人文关怀对他似乎没有什么打击力,于是一个观点应运而生,沈正辉作为半路出家的导演实际上没有什么才华,他的电影之所以能够拍得这么受欢迎,完全是因为他有很强力的副导演,因此沈正辉的作品与其说是他的作品,不如说是他的副导演的作品。
这个观点首先在网络上流传,并且伴有对沈正辉的作品的副导演的分析。因为沈正辉使用的副导演太狭窄了,宫本和陆阳以及袁翔仁一一上榜,加上一票有着辉煌履历的大陆导演,倒显得沈正辉的作品中副导演星光熠熠。
托马斯显然搜集材料的时候听过这个传闻的,听到沈正辉这样说他便笑起来,“您想反击这个谣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