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就是修行根基,贾里玉拥有这样的时间,自然不会暴殄天物,五年对他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并非背诵了几本经书,而是从经书中体悟了诸多关于天、地、人的道理。
任何道理到了最高的境界,都是百川到海,殊途同归,贾里玉精研九阴九阳,修为更晋地仙层次,因此他对这些佛经的理解,反而是越往上越容易,有时候和慧轮辩论,常常会忍不住出言指点他几句,当然贾里玉可以掩饰得很好,不至于太过锋芒毕露,引起过多注意。
这天,他和慧轮做完早课,主动申请要去藏经阁打扫,说“经书长落尘,须时时勤拂拭”。
慧轮对这个徒弟的聪慧有所感受,因此见他满脸若有所思的表情,听到这样一句佛理通透的话,以为其中有什么自己不知道的玄机,不想耽误徒弟,就答应下来,亲自带他去了藏经阁。
从这天开始,贾里玉备了一把小扫帚,每天过去打扫,他也不进藏经阁,就在外面打扫,一个五岁的小沙弥,寺内也没人会注意到他。
这样风雨无阻地扫了三个月,已然成为少林寺一景。
这天傍晚,贾里玉照例扛着扫帚来到藏经阁,刚到阁楼下面,看到不远处的一棵树下,一位一个身穿青袍的枯瘦僧人拿着一把扫帚,正在弓身扫地。
这僧人年纪不小,稀稀疏疏的几根长须已然全白,行动迟缓,有气没力,不像有功夫的样子。
贾里玉走到老僧跟前,单掌行了一礼,说了句“大师,我帮你扫地”,就兀自扫了起来。
落日西垂,余晖如金线,缝合天地相交之处。藏经阁下,一老一少二僧专心致志地扫地。
第二百八十章 机智的虚竹
太阳从山坳中升起,清晨缭绕山间的薄雾开始慢慢散开。嗡嗡作响的晨钟声从远处传来,呼啦一声,一群受惊的飞鸟振翅而去。
这是少林寺最寻常的一个清晨,穿林而过的小溪溪畔走过一群高矮有序的僧人,僧人年龄大小不一,走在最前面的几个年轻僧人二十岁上下,左右手各提一个木桶。
中间的几个僧人十三四岁,手里提的两个木桶略小一点。
走在最后的五六个小沙弥五岁到九岁不等,各自捧一个木钵盂,即便如此,他们跟在师兄们的身后也是有些吃力的,像年纪最小的几个已然是抱着钵盂,小跑起来,那动作看着还是颇为滑稽可爱的。
贾里玉就是小跑队伍中的一员,此时他佛心有碍,嗔念大动,自己可是五里内能逾矩的男人,现在成了跑五十米都吃力的小屁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