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页

这种从容,很快在双方第一局的较量中显现威力……

象征性地征询了魏斯的意见后,穆斯德根以既定的战术方案执棋。

洛尔斯特战役,是阿尔斯特自由联邦军兵力占优却以失利告终的最后一场战役,之后随着威塞克斯军队由守转攻,迫使诺曼军队的左翼军团后撤,联军逐渐扭转了战争初期的颓势,继而攻入了诺曼帝国境内,迫使其统治者签署条件苛刻的停战协定。正因为在洛尔斯特战役中,联邦军是在五比三的兵力优势下落败,这场战役成为了联邦军事学者、军史学家以及各个军事院校着重研究的对象,他们总结出了联邦军队赢得洛尔斯特战役的多种路线方式,刊印出版了好几本以这场战役为蓝本的书籍,而时任联邦军参战部队指挥官的蒂姆·华伦兹上将,直至去世都背负着“糊涂将军”、“软蛋将军”等恶名。

兵棋推演第一局,握有选边决定权的诺曼学员,有些出人意料地选择了这场战役中处于相对劣势的红方,这让穆斯德根放心大胆地执行他的第一预案:战役伊始,他在洛尔斯特城下布设三道防线阻击敌军主力部队,同时派出两个精锐兵团和三分之二的飞行舰队在敌军最为薄弱的左翼发动进攻,这是军事研究人员公认的制胜捷径。因为对方若抽调地面部队加强左翼,中路的攻势将被削弱到无法夺取洛尔斯特城的地步,而且时间拖得越久,联邦军在洛尔斯特城周边集结的部队数量越多,投入作战的飞行战舰数量也将持续增加,最终以洛尔斯特城为支点提前发起战略反攻。对方如果不抽掉地面部队增援左翼,仅靠飞行舰队进行策应,那么联邦军只需要在这一翼坚定不移地采取攻势,就能够在5-6天内突破敌方左翼战线,这时即便对方主力部队攻占洛尔斯特,联邦军也可以用一个镰刀式的大包抄,或切断诺曼军队的后路,或迫使诺曼军队放弃洛尔斯特全线撤退。

集众多军事专家智慧得出的作战策略,经穆斯德根及其同伴们多次演练,似乎已经达到了万无一失的地步。预先准备之时,魏斯几次从对手的角度推演棋局,都没有找出出奇制胜的法子,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诺曼学员无计可施。他们见招拆招,一面让左翼部队且战且退,顺势将主力部队的侧翼暴露给了蓝方,一面从右翼调出四个精锐战斗师,连同预备部队一并投入中路,摆出抢攻洛尔斯特城的表象,却突然对攻击其左翼的蓝方部队展开猛烈的两面夹攻,辅以空中强击、敌后空降,以一场近乎自杀式的狂攻瓦解了蓝方志在必得的“边路反击”,战局骤变。红方两翼齐飞,很快对洛尔斯特城形成了三面夹击之势,接下来又是一场两败俱伤的消耗战,结果竟然是红方以所剩无几的兵力成功夺取洛尔斯特城!

当卡尔森特上校代表裁判组艰难宣读这一局兵棋推演的结果时,穆斯德根呆若木鸡,满心纠结的团队成员们也如同一群斗败了的公鸡,纵有百般不甘,却只能低着头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

身为巴斯顿军校兵棋推演团队的一员,魏斯出神地看着沙盘上的残局。在他看来,作为蓝方执棋者,穆斯德根在当前的情势下采取进击策略是符合逻辑的,而且在战术推演的各个环节上,其抉择既没有偏离预定方略,也没有丢弃同伴们的建议,更没有出现人为的失误。刚刚若是让自己担任执棋者,布局走棋也是大同小异,结果恐怕依然是输。

一番思虑过后,魏斯抬起头,看着诺曼学员们平静而从容地等待着下一局兵棋推演,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这,真是一群可怕的对手!他们,难道就没有弱点么?

第124章 最后的机会

克伦毕斯,是位于诺曼帝国东北部的工业重镇。上一场战争的第4个年头,联军在北方和东部战线同时发起战略反攻。为了抵挡联军攻势,诺曼军队在此集结了6个兵团近30万兵力,另有10万余人的国民卫队协助作战,阿尔斯特-威塞克斯联军投入45万地面部队以及两倍于对手的航空部队。战役初期,联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攻破了诺曼军队在克伦毕斯城外布设的防线,双方军队随之围绕这座坐拥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展开一场空前惨烈的巷战。战役期间,诺曼军队两度投入反击,一度将联军逐出城区,并依托城区建筑的掩护,布设了多个防空陷阱,击毁击伤多艘联军飞行战舰。此后联军调来主力战舰和地面重炮,以猛烈炮火开道、空地联合推进,逐一扫清诺曼军队的火力点。在持续26天的城市攻防战中,克伦毕斯城区近八成的建筑被彻底摧毁,交战双方阵亡和失踪人数高达37万人,另有近20万平民死于非命。战役以联军占领克伦毕斯、诺曼军队多支精锐部队被打残而告终,通往诺曼帝国腹地的大门就此洞开。

军事基础技能交流三项全胜,军事战术能力交流旗开得胜,来访的诺曼学员可以完全放下心理负担,轻松上阵应对最后两场兵棋推演。反观巴斯顿学员这一边,三年级生之中最具领袖气质和指挥能力的穆斯德根首局受挫,压力山大,自觉无法继续胜任执棋者的角色,他有意让魏斯执棋,但兵棋推演团队的另外几名成员对此不甚赞同,他们坚决认为应当按照之前议定的结论,以三年级全体学员的名誉为重,只让魏斯扮演次要角色。

形势如斯,穆斯德根拿不出力排众议的魄力来,只好向他的同伴们妥协。

当他向魏斯投去歉意的眼神时,魏斯挑起嘴角,无奈苦笑。

第二场兵棋推演,巴斯顿军校这边由三年级生约翰斯·罗森特执棋,诺曼学员们那边也更换了执棋者,由前一晚跟魏斯交谈的那位“海因茨”登场。

上午的军事基础技能项目,这位“海因茨”出战两场,分别是行进射击和刺刀格斗。行进射击,这家伙打出了6发6中2个靶心的超强成绩,实力碾压全场。刺刀格斗,面对巴斯顿军校三年级生里刺刀格斗技术位列前茅的学员,他以5比0的分数完虐对手。这般耀眼的表现,已经加深了魏斯心中的忧虑。约翰斯·罗森虽是三年级综合成绩排名第二的强人,各项成绩非常均衡,总体能力跟穆斯德根不相上下——但也仅仅是不相上下。

棋局伊始,“海因茨”的战术布局便让联邦这边的观战者摸不着头脑:他主动放弃了克伦毕斯城外的防御工事,依托建筑密集的城区组织防守,在敌方部队攻入城区后,他逐次添兵支援巷战,对于炮轰城区、支援进攻的敌方飞行舰队,他仅以速度快、火力强的装甲舰实施袭扰。从表现上看,战事进展逐渐朝着对进攻方有利的方向发展,战役进行到第7天,约翰斯·罗森通过稳扎稳打的战术占领了城区三分之二,赢得战役胜利只剩咫尺之遥,但战役第8天第一回合,“海因茨”突然从城北和城南两翼同时发起反击。约翰斯·罗森为了防范对手反扑,做出了教科书式的以点带线的整体部署,并在第一时间调派飞行舰队前去压制敌军地面部队,但裁判组判定的结果依然印证了魏斯的忧虑——棋盘上的联军部队侧翼告破,攻入城区的主力部队随之陷入到了对方的反包围当中,而执棋者的一个细微疏忽,将己方的空中优势也给败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