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页

原料称量、配比,五分钟煅烧,一刻钟冷却,三分钟研磨,四分钟焙烧,两分钟涂施,再加上每个环节之间的空隙,足足半个小时才能做完一支枪的“焙青”。由此看来,在不改变工艺流程和质量要求的情况下,一个人一天下来也就能做二三十支,这意味着偌大的枪坊每天出产的“勇士步枪”也就这个数量。提升产量的“瓶颈”——同时也是保证稀缺度的“节流阀”,便是这河边的“小黑屋”!

老勋爵放下坩埚钳,走到窗边,慢慢悠悠地倒上两杯茶,一手端一杯,一杯递给魏斯。

“昨天看了一次,今天看了一次,有什么感觉?”

魏斯捧着热茶,微微一笑:“看起来只是熟能生巧,其实,这是克伦伯·海森家族代代相传并不断改良而来的,可以说,在调色和手工技艺等方面已经达到了极致。正因如此,采用‘焙青’配饰的枪械会成为上流人士青睐的用具和藏品。”

“噢,真不敢相信这话会从你口中说出来。”老勋爵眯眼道,“事实上,你总结的非常到位,而且我听出来,你还有言外之意。”

魏斯没有直言是否,而是比拟道:“弓箭,曾是战士们手中最厉害的远程武器,为了让弓箭射程更远、威力更大,人们不断钻研,最初是简单的短弓,后来有了长弓、复合弓,甚至出现了需要几个人操作的机械弓。后来,火枪被发明出来,那些善于用弓的军队大多不屑于引进和使用火药枪,而在弓箭领域相对较弱的军队,则更愿意接受这种新事物。若干年后,用弓箭的军队和跟用火枪的军队在战场上相遇了,最强的弓箭,跟发展起步不久的火枪,哪种能够主宰战场呢?”

老勋爵没有吭声,而是一边喝茶,一边思考着这个例子折射的自然规律与哲学道理。

魏斯遂以情真意切的语气道:“当然了,能把一件武器做到极致水平,已经是相当了不起的成就了。若是不受外力干扰,我们的家族完全可以继续垄断‘焙青’技术,继续生产高价值的武器藏品,但是当我们被格鲁曼集团这样的大企业盯上时,只依靠单一技术和单一产品的我们,就像是那支拿弓箭的军队,迟早会被彻底击败的。老话说的好,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个时候,我们必须看清时代的发展趋势,放下弓箭,拿起火枪,研究火枪,做的比对方还要好,才有机会逆转取胜。”

说完这些,魏斯不再多语,而是走到原料架前,照着老勋爵所教的配比,一口气准备了两份配比完全的原料,将它们分别倒入两个用于煅烧的坩埚钳里,间隔五分钟放进炉火,融合并冷却后,按次序将它们分别研磨好,再一前一后进行焙烧,分别涂施在两支步枪上。虽然最后的步骤有所瑕疵,但做完两支步枪的“焙青”,所花时间不过是比老勋爵做一支步枪多出五分钟……

老勋爵刚好啜完了一整杯茶,愣愣地看着那两支在阳光下闪耀着幽幽蓝光的“勇士步枪”,久久没有言语。

第020章 龙式狙击枪

一个如魏斯这般心态端正、头脑灵活而且敢于尝试的青年小伙,学起东西来是很快的。只用了三功夫,他的“焙青”技术便已达到了“三连发”的程度,即一口气为三支步枪制作“焙青”,而且将失误率控制在百分之十以下。如此一来,单日产量轻松轻松提高到了四十支以上,而且每天只需要在“小黑屋”工作十个小时,余下的时间都可以到枪坊参与新狙击步枪的试制。

在魏斯看来,这并非天赋异禀,而是注重方法的必然成果。

家族绝学有了合格的继承人,老勋爵心情豁然开朗,以往事必躬亲的工作有人代劳,他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在枪坊转悠,跟多年熟识的匠师们攀谈,讨论枪械技术,试着操作近些年陆续购置的新式机械设备,顺便督促一下新狙击步枪试制工作……

第四天清晨,图纸上的枪械零部件以现实物品的形式摆放在了魏斯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