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偏偏还在生产,而且还产量大、良品率高,摆明了就是坑人呐。
可又不得不承认,哪怕明知道是在坑人,赚最后一点钱,这个坑,那些用不起纸的中小型家族、土族,也得往里面跳。
生产加工合格的竹简木牍,自己来削,简直是浪费时间。
吴楚大战之后,知识分子本就小规模地膨胀了一下。到李解这条吴威王压根不管的野狗到处流窜,把楚国人咬的浑身难受,楚国的知识分子,突然间从交流中发现,以往的知识量,只怕是不够用的。
交流产生的,不仅仅是市场分工,还有知识的传播,技术的学习。
楚国中低层的精英们,很清楚以往家传的那几大车书,在淮中城,可能就是一个小本子。
光常用汉字对照表这个东西,就能让聪明人想象到很多东西。
比如说“国人”的识字率肯定上去了,比如说“国野”之间的交流肯定更加频繁,绝对新增了大量的新词汇。
而这些事情,很多时候都是提高了生产效率或者降低了总体的管理成本,跟李解做邻居,他们要是落后太多,恐怕以后去做个间谍也是非常的吃力。
因为淮水伯府的人一开口,每个字都知道什么意思,合在一起,却完全是听鸟语兽言。
求进身之阶这个事情且先不说,光从忠君爱国的角度来看,楚国中低层的精英们,有着很急迫想要学习的心情。
“不知此二者作价几何?”
“简书一卷二十阴币,帛书一卷,布十五匹。”
“如此昂贵?!”
“不贵不贵……”
那风氏铺面管事笑呵呵地冲众多楚国青年摆手,“淮中城中有一言,曰:知识是宝贵的,知识是无价的。此谓‘无价之宝’也,区区二十阴币,麻布十五,如何算是昂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