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5页

“善。”

老者点了点头,便让儿子驱车前往一所临近的小学。

两个街区,一个小学,很微妙的安排。

每个小学的规模都不大,似乎就是五十人左右。

只是老者似乎想起了什么,有些奇怪:“东城庠序,似是有二百人以上者,其中不同……何解?”

“东城富庶?”

“岂有富庶拥挤,贫困宽敞之说?”

指了指小学,光建筑面积的利用率来讲,显然应该是越穷的地方越拥挤,把大量的贫困人家子弟集中在一起教学,节省地盘不说,还节省教学资源。

有钱的地方,才应该开小灶啊。

“这……”

父子二人也没有搞明白,来了淮中城,因为语言不通的缘故,需要一两个月的适应,刚来的时候,带着翻译也还好,时间久了,就能甩开翻译,自己去走马观花,看到的也就更加真实。

到了一处小学门口,父子二人抬头望去,小学名字叫“西城小学第四分校”。

与其说是学校,不如说是一户人家,只是这户人家前有庭后有院,面积比较大。

学校围墙的墙基是夯土,但墙面是篱笆,没有糊泥巴,反而是竹棍木杆上缠绕着大量枯败的栝楼藤蔓。

门口设有岗亭,门子在其中发着懒劲,岗亭之外,一只煤炉正燃着,上头架着水壶,冒着烟气热气,白蒙蒙的一片一片。

见一辆马车过来,有点残疾的门子立刻起身,然后打开岗亭移门,手持一根齐眉棍,一瘸一拐地走到门口,冲来着行了一礼:“不知两位良人,为何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