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慨这个玻璃的重要性,崇祯皇帝甚至在心中叹道:要是后世的人能知道的话,别的可以无所谓,玻璃的炼制方法,一定要去搞懂,万一穿越呢?这绝对是穿越利器来的,没有之一!
也因为玻璃这个事情,崇祯皇帝开始关注大明的各类学识,顿时,他又有不少新的发现。就是在这崇祯年间,大明这边已经有不少西方传教士带过来的西学,从天文历法到几何数学,从人体解剖学到西学,从炼铁到各种炼制等等,很多东西都是概要性,或者不全,或者缺乏关键的东西,但是,好歹是科学系统性的介绍学识。
有了这个发现,崇祯皇帝不得不把他的重心扑到了对这些学识的整理上。相对来说,大明这边,哪怕宋应星的《天工开物》,都是缺乏对科学技术的系统性论述。西夷在这一块上,确实走到了大明的前面。
既然如此,为何不能拿来用呢!
崇祯皇帝对此,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就在他收集到的这些学识的基础上,开始把他所知道的内容补充进去,并根据大明的实际情况做一定的修改,让大明的读书人能更容易读懂。
不得不说,这个活,全天下也就只有崇祯皇帝一个人能做。而且这个活,说得容易,做起来却是非常消耗时间的。因此,崇祯皇帝除了一些必要的政事处理之外,大部分的精力,都花到这方面去了。
如此一来,崇祯皇帝修订后的那些科学技术知识,顿时就震惊了大明的读书人。比如一个很简单的,自古以来,都是觉得心中怎么想,都认为心才是思考的器官。但是,崇祯皇帝修改过的那本解剖学上,就明确提出了,脑子才是思考的人体器官。
还有,苹果为什么不是往天上掉,而是往地上掉,就是因为万物之间,都有互相的作用力,就是万有引力,和质量有关系。牛顿定律,就这么提前公布了。可惜了崇祯十六年一月刚出生的牛顿同志,就不能以这个来扬名世界了。
那些西方传教士,原本一直想要接近崇祯皇帝,想要通过这些学识打开在大明传教的突破口。不过崇祯皇帝太忙,他们一直没得机会,等到崇祯皇帝没有领兵出去打仗,他们就想要继续去接近崇祯皇帝时,却忽然看到了崇祯皇帝改后的那些书籍。
第458章 艰难的抉择
不可否认,那个年代跑来东方传教的这些人,都是有真凭实学的。也真是因为如此,他们一看到崇祯皇帝修改过的那些书籍文章,顿时,什么想法都偃旗息鼓了。
明国皇帝竟然比他们还要懂得多,各方面还很全面,那还有什么搞头?顿时,他们对在大明传教的前途,陷入了迷茫之中。
在崇祯皇帝忙这些的时候,草原上的部族,也都慌了。
皇太极驾崩了的消息,是没法隐瞒的。随同新皇登基的消息,被建虏主动通告到草原上。
“什么?大清皇帝驾崩了,新的皇帝是庄妃所生,叫福临的那个?那才几岁啊,能当大清皇帝么?”
“大清现在做主的是六位亲王,小孩皇帝当然不能处理政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