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页

等回头,再找机会消灭一部满清军队,积少成多,相信满清也没有多少军力可供消耗的。

五万不到的三大营,要想光复辽东,确实不现实,可要消灭多尔衮所部,这算是保守攻势了吧!

“陛下,万一不能快速打下塔山的话,建虏军队来援怎么办?”洪承畴显得有点忧心,提醒崇祯皇帝道,“此事决不能因小失大,还请陛下坐镇山海关,微臣领兵前去打下塔山好了!”

崇祯皇帝听了,笑着摇摇头道:“洪卿怕是还不知道吧,多尔衮之所以和卿在此扯皮,就是因为建虏大军尽出,攻打朝鲜去了!就算有援军来援,也绝对不可能会多!”

洪承畴听到这里,不由得恍然大悟,难怪多尔衮一直不慌不忙地在和自己扯皮,原来真实目的是如此。不过虽然如此,洪承畴还是担心,正想要说什么时,就听崇祯皇帝又摇头说道:“塔山城内,有朕的耳目,非朕亲自去,才能了解塔山的动静。此事,朕意已决,不用再说!”

所谓的耳目,其实就是围了塔山之后,看到塔山城头上露出来的建虏,随便赏赐窃听种子过去,只要带着窃听种子的建虏级别够高,甚至是多尔衮本人的话,城内建虏的一举一动,崇祯皇帝都能了如指掌,如此对付起来,也就容易多了。

洪承畴当然不知道这些,他听皇帝的意思,以为是有锦衣卫密探。这种级别的事情,他可不敢插手,因此只能无奈地任由皇帝决策。

崇祯皇帝也不拖沓,大军在山海关休整一日之后,就立刻向锦州方向开拔了。

而在此时的塔山,多尔衮压根就不知道这一切,还是以为洪承畴这边被稳住了,因此,听到信使的回报之后,便笑呵呵地说道:“那就再去告诉那洪承畴,十万石粮食,就这个数,绝对不能再少了。堂堂大明藩王,连十万石粮食都抵不上?那洪承畴要是还不满意的话,反正我是没脸再出低价,要不然,这大明藩王也太不值钱了!”

“主子说得太对了!”信使听了,连忙奉承道,“等来日奴才见到那洪承畴,定然要好好损他几句。不过奴才也有担心,万一他答应了怎么办?”

“答应了?”多尔衮一听,毫不在意地一挥手道:“那我反悔好了,把粮食往上加。讨价还价嘛,汉人最喜欢的了!我学一学,没问题吧?哈哈!”

对他来说,这个差事应该算是轻松的了。不用打仗,只是和明国官员去耍嘴皮子,逗他们玩而已。就算最后真得成交,用一个俘虏去换粮食回来,不要说十万石了,就算五万石,那也是相当划算的。

这个差事,还有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原本的时候,明国新调来辽东的贺人龙所部,还经常领兵前来骚扰,不断地派出夜不收和大清探马打斥候战。

但是,自从有关德王的谈判事情已开始,这贺人龙就不敢再挑事,只能乖乖地待在锦州城内。当然,与之对应的,大清这边也约束了探马,这样谈判才显得有诚意。

事实上,有的时候,多尔衮都觉得皇太极安排这个事情,其实是多此一举而已。给明军再大的胆子,难道明军还真敢攻打大清不成?

关内的兵力,肯定被草原部族给吸引过去了。而如今关宁一带的明军,自从祖家军被消灭之后,也只能防守而已,哪怕是贺人龙所部被调过来,就那么一点人马,又怎么可能对大清有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