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公元二十五年出生,到现在公元四十一年,足足十六年间,刘秀就是按照自己的接班人来培养刘强的,这太子你想不做就不做了?这不是坑爹吗?
看到父亲把自己让位的奏疏驳回来,刘强可慌了,爹这是啥意思?不让自己让出太子之位,这是想杀自己?
刘强没敢耽搁,再次上疏,请求退位。刘秀还是不准,又把他的奏疏给驳了回去。
接下来,刘强屡次上疏,向刘秀请求退位,刘秀都未允。
培养一个接班人,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刘强要撂挑子,刘秀也很为难。
不过有件事情,让刘秀心中又燃起了希望。
刘秀下诏,度量全国的田亩和审计全国人口,有地方官员(陈留吏)上疏刘秀,别的州郡县都没问题,只有两个地方,一定会有问题,一个是河南,一个是南阳。
当时和刘秀在一起的还有邓禹等大臣,四皇子刘阳也在场。
刘秀拿起这封奏疏,询问在场大臣,这是何意?为何偏偏说河南和南阳一定会有问题?
大臣们面面相觑,谁都没有说话,或者说,谁都不敢说其中的原因。
在邓禹眼神的暗示下,刘阳挺身而出,直截了当地说道:“父皇,河南是帝都所在,南阳是帝乡所在,地方上本就有特权,何况两郡都是权贵遍地,测量和审计的官员,又岂敢认真核查?”
听了刘阳这番话,在场的大臣们纷纷吸气。事,就是这么个事,大家都心知肚明,但谁都不敢说出口。
倒是被刘阳给说破了。要知道,这时候刘阳才十二岁,十二岁的半大孩子能懂这么多弯弯绕绕,也是很惊人的。
过后,刘秀给上疏的陈留官吏回信,询问之下,正如刘阳所言,因为河南有洛阳这个帝都、南阳有舂陵这个帝乡,两地的核查,都存在很大的问题。
刘阳的分析得到证实,刘秀很是高兴,对刘阳的看重又增加几分。
要说在郭圣通被废后,刘秀有没有让刘阳取代刘强,做太子的心思,那还真没有。
刘强屡次上疏刘秀,请辞太子,刘秀都没答应,甚至为了安刘强的心,刘秀还特意把刘阳册封为东海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