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国库收入还是很低的,从任何角度来看,大举兴学,都是非常勉强的事情。
柳淳一直保持沉默,就是觉得这事情不好办,只是他没有料到,朱棣竟然能同意,实在是太令人意外了。
朱棣微微轻笑,他伸手,把朱瞻基抱在了怀里,“你瞧,这小孩子长得就是快,才几年的时间,就长这么大了。朕是为父为祖的人,兴学的事情,往小了说,是彻底终结士人集团的影响力。往大了说,也是让朕的子民,有一条上进之路。朕不能为了自己的功业,不能为了史书上的那几行字,就耽误了孩子们。朕可以等,可孩子们不能等啊!”
柳淳听到了这里,不由得站起身躯,掸了掸衣服,发自肺腑,向朱棣施礼。
“陛下胸襟,臣五体投地。既然陛下说了,那臣一定想办法,解决资金的问题。无论如何,也要把钱凑够!”
朱棣点头,“既然如此,那朕也表个态,就算你要把皇宫大内给卖了,朕也不会皱眉头!”
显然,朱棣这是开玩笑,不过皇帝的决心,还是让柳淳欣慰的。
“有了陛下的支持,臣就更加有把握了。”
一转眼,五天过去,恰逢大朝会。
群臣齐聚,五品以上,在京官吏,悉数前来,就连许多武臣都不例外。
早就传出风声,说是这一次要彻底处理楚王朱桢一案,大家都想看看,这个案子到底是什么结果。
只不过令人意外的是,朱棣一开口,就宣布了一件大事,一件关乎所有官员的大事。
“朕反复思量权衡,决定一件事,就是在皇家银行,替每一位官员,设立俸禄账户。过去朝廷发禄米和钞币,这一次呢,所有俸禄以储蓄的形式,发到每一位臣工的账户上。”
所有朝臣都把心提到了嗓子眼。
坏了,本来就没几个钱,陛下又要整人了。
“朕决定以禄米计价。譬如说,从一品大员,每月74石粮食,存入皇家银行。尔等可以要求领粮,也可以要求兑换钞币。但是,不论何时,不论粮价多少,兑换出来的钞币,要足够购买74石粮食,这是朕给你们的承诺,绝对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