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0页

李子渊的回答可以说是恭敬非常,他的话更是等于委婉的告诉皇上“自此之后,这大权总归朝廷”,他的这么恭敬,更是让朱由榔暗道自己没有看错人。

“你能记住‘谨守法度’这句话,就是你的造化了。”

朱由榔点头又说道。

“自从朕闻知楚藩北伐功成,既恨不得立即北返京师,告慰列祖列宗,不过目下清虏虽逃出京师,可其主力未灭,一息尚存。不知道你打算怎么?”

朱由榔倒是也没有客气,一心想要成就一番功业的他,甚至不顾长途跋涉的疲惫,和连日晕船身体日益虚弱的现实,强撑着身子在那里询问着李子渊的打算。

“回皇上,目下清虏西遁,一息尚存,因此理应挥师西进,荡清清虏,以免其休养生息,卷土重来。可清虏治下北直隶百姓身受其苦。尤其是失以江南之后,清虏于北直隶、山西、河南等地更是极尽盘剥,目下可谓是民穷财尽,实在为难。不过……”

李子渊紧接着提高了声音说道。

“事在人为!臣受恩深重,决不敢丝毫推诿。上解京饷,下解民困,为国家大事不惜已身,如此方才能报答皇上大恩。”

听得这番话,朱由榔不能不心许,特别是“上解京饷,下解民困。”那句话更觉动听。因而点点头说。

“你能这样做,很好,只要你能做到这些,便是报答朕了。”

“是!”

李子渊长揖过顶。

“皇上圣明!臣一定实心实力,放手去办。”

“现在国家的难处是,清虏未靖,天下未平!”

朱由榔停了一下,盯着李子渊的又说道。

“楚王,自你于武昌出兵,扫荡清虏,可谓是功在社稷。现在北方遭清虏盘剥,虽是民穷财尽,不堪驱使。可是清虏一息尚存,这荡清鞑虏之事,你也要格外费心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