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页

“你们不懂……”

其实,朱明忠之所以会亲自来董庄,既是为了作出礼贤下士的姿势与世人,同样也是为了见一见后世听闻的“折笏之交”事主。

尽管置身于这个时代,曾见过太多的名人,但是对于少年时曾读书过的那篇“折笏之交”的文章中所记载的鸿胪寺少卿董令矩与翰林院编修宋千敏友谊却是印象极为深刻。所以既然到了丰县,这人总是要见上一见。

江北的村落与江南相比,显得有些破败,放眼望去,大都是泥坯草层,百姓也是衣衫破旧,那棉衣的破旧处更是露出此许棉花。

江北民力贫乏如此,如何能撑得起北伐大业?

正在村口伫足神思的时候,这时却有一位六十几许,穿着粗布衣、背着粪筐的老者已走到他的身旁,笑着向他打招呼道。

“这位公子,可是路过此事,若是困乏了,不若来家中喝口茶歇歇脚!”

朱明忠看着的这头戴幅巾的老者,在这个时代幅巾几乎等于遗民的标志,于是便笑着问道。

“这里可是董庄?”

“正是董庄?公子是来访亲还是?”

“访友,不知前宿迁知县宋千敏,住于何处?”

“小老儿正就宋千敏,不知公子您是?”

宋千敏有些诧异看着面前的这位公子,既便是不看其身边的几个护卫,也知道这个浑身透着沙场气息的青年,绝不是什么富家公子。

“这是我家朱经略,大明江淮经略使!”

朱经略!

瞬间,宋千敏便反应过这人是谁了,难怪浑身尽是沙场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