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可能会很欢迎tel联盟能够解体,因为这样其他企业就有了更多的机会,至少苹果公司就十分欢迎。但是微软公司恐怕不会放弃这个联盟,因为自从奔腾系列出世,英特尔公司凭借着它强大的技术力量占据着世界微处理器近70的份额,除非微星半导体公司某天能从根本上撼动它的根本地位,否则只能是妄想。

前不久,微星科技集团在美国的管理分部的最高负责人杰瑞·弗兰克尔代表微星科技集团与微软公司结成战略合作关系,英特尔公司立即表示严重关注。微软公司ceo鲍尔默解释说,这只是一个很平常的协议,就如同微软跟ad这样的公司所签的协议没什么两样,微软的目标是中国计算机用户,这并不妨碍微软跟英特尔公司之间的协作,这是一个开放的协议。

事实上微星半导体的产品跟英特尔公司存在着巨大的相似性,在技术上实施的是跟随战略,因此微软公司闹的沸沸扬扬的下一代操作系统一定会跟微星微处理器有着完美的契合度。

1995年人们还有一个话题就是李思明到底有多少钱?讨论富人们有多少钱时,人们多少带有一点娱乐色彩,甚至还有这样的一个叫富豪榜的东西,人们在看到那些身家亿万的富豪们的名字出现在上面时,总是发出这样的疑问:“他捐了多少?”

中国的富豪阶层自从70年代末开始的经济大潮开始,也逐渐形成。起初富人们很害怕,过去的政治路线让这些先富起来的人胆战心惊,个个装穷,人怕出名猪怕壮,甚至有人将自己挣的钱捐出一大部分出来,这倒不全是出于有一颗慈善的心;然后富人越来越多,富人们开始担心税务局找上门来,尤其是那些有过逃税漏税经历的人,包括那些“走穴”的明星们;再到最后富人们又习惯于富豪榜的存在,甚至以上榜为荣。于是更多的中国人想知道,这些人发家致富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不道德的事情,在发出这样的疑问的同时,内心也得到了某种满足感。

1995年,最新一期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最新的富豪榜,比尔·盖茨以129亿美元的个人资产荣登排行榜第一,坏消息是,去年美国政府对微软展开了反垄断调查。人们在惊叹富豪们的个人财富的同时,不禁要问:

“那位名叫李思明的中国人呢?为什么看不到他的名字?”

对此,该杂志解释说,我们承认李思明可以在榜上排上前十名,甚至更靠前,如果能排第一,我们也不会感到吃惊。但是我们无法知道他个人在微星集团的离岸母公司微星控股中所持有的真正股份比例,因此如果只是估计,这个收缩范围将太大,那么将影响到其他人的排名。为稳妥起见,我们没有将他纳入富豪统计范围。

于是,人们用“深不可测”来形容李思明的财富,各种版本的“独家”消息在各种新闻媒介上出现,甚至一个比一个用更肯定的语气来证明自己的推测是正确的:

“西伯利亚的油田至少要值200亿美元,其中80的股份就有160亿美元,微软的股票大约值60亿美元,上市公司香江电器微星大约市值的6成大约360亿港元掌握在6位主要股东手中,而anycall电讯现在市值达到1000亿港元,其中60也就是大约600亿元同样掌握在6位主要创始人的手中。也就是说6位创始人掌握着至少350亿美元的资产。

问题的关键是李思明在6位股东所持股份中所占的比例,这个比例可大可小,但本刊估计李思明要保持自己在微星集团内的绝对话语权,至少要拥有其中的五成的股份,也就是说他至少拥有175亿美元的资产,这要比比尔·盖茨的个人资产要多的多,这还是很保守的估计。”

这家香港的杂志的估计还是比较准确的,但也只是估计而已,因为李思明的身家还在以两位数百分比增长,有钱人通常会越来越有钱,因为越是有钱,就越是有能力投身于更多的赚钱的事业,这就是资本的扩张性力量。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至少李思明本人,却根本就没有当个超级富豪的觉悟。深圳这两年修的高尔夫球场,一个比一个漂亮,一个比一个高档,可是我们的超级富豪从来就没光顾过。六位股东除了曾智喜欢参加各种社交活动,甚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代表公司参加一些必要的所谓名流活动之外,其他几位都是穷日子过惯了的人,用李思明话来说,那是因为阶级出身不同的缘故。

关于微星科技集团六位创始人的工作、社交和业余生活也是一个很吸引人的话题。当人们在指责那些先富起来的人的奢华生活时,总是以李思明等人的“正面形象”的例子来说明。

“我忙着赚钱还来不及呢,哪里还有时间打高尔夫!”渡边三郎笑着道,“知道我浪费一个小时,得损失多少吗?成本太高,负担不起啊!”

“我不仅是集团的董事及ceo,还是微星半导体公司的总裁和ceo,天天都忙着全世界跑,哪里有时间去休闲呢!”徐大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