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辣啊,不过挺好吃的!”阿廖沙伸着舌头叫着。
“你这次来找我,不光是看望我吧?”李思明怀疑道。
“哎,李,我是来做生意的,中国我都跑了七八趟了。”阿廖沙操着半生不熟的汉语道。李思明听着头疼。
“你现在做中俄边境贸易?这是个好买卖!”李思明惊讶地说道。
“是啊,现在不错。我一个空军中校,曾经的理想就是一辈子驾驶战机遨游天空,然后成为将军,最后光荣退休。可现在我得养活自己,养活一家老小,所以我就退役了。好在自从当年我当了回俘虏,我就自学了汉语。”阿廖沙说到这,对自己当年的丑事,有些不好意思,“总之现在,比大学教授、将军之类的要过的好!”
这年头,对于前苏联现俄罗斯联邦的人来说,温饱是个大问题,据说莫斯科大学的教授也不得不兼职做出租车司机。人总要吃饱肚子。有一批俄罗斯人当然包括更多的中国人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做起了进出口贸易,生意一度十分兴隆,拉上一车皮货送往俄罗斯,然后开回一架大飞机是那个年代特有的传奇故事。前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和畸形发展的工业体系,让轻工业业品极为短缺,这正是有利可图的行业。
“李,早就听说您的事业正如日中天,真是令人难以置信。我当年就知道你是很不一般的人物!”阿廖沙擦着脸上冒的汗,一边恭维道。
“还行。”李思明淡淡地说道,他在回想当年这位前空军飞行员的模样,只是已经太模糊了,很难跟眼前这位商人联系在一起。
“听说,您的公司出产的家用电器很不错,您看能否给我一批货,价格嘛,便宜一些?”阿廖沙道。
“你不会想赊帐吧?”李思明道。
“嗯,您放心,只要您给我一车皮的货,我运回去就能挣一大笔钱,我保证会补偿给你更多的!”
李思明没言语,脸上笑吟吟的,手指很有规律地扣着桌面。杨月一看到李思明的这副样子,就知道他在想什么好处了。
“一车皮太少了吧?”李思明结束了深思,反问道。
“不少了!”阿廖沙道。
“干脆从深圳,用船发货,找个万吨级的货轮,直接运到远东,如何?”
“那得多少钱啊?”阿廖沙张大了嘴巴,“消化不了这么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