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为了表达自己的男子汉大丈夫“独立自主”的身份,曾经坚决要求在渡边三郎老婆开的婚纱摄影店里拍结婚照,可是那位吴雅雯小姐却抱着“肥水不流外人田”或者勤俭节约的主张,坚决要求在自家姐姐开的店里拍照,结果是两家店里各拍了一套,所以渡边三郎最高兴了。
一边曾智忙着筹备婚礼,另一边渡边和张华忙着调查研究,准备提交一份完整的可行性报告,从即日起,他们算是分家过小日子了,李思明有言在先,不会再输血了。
而李思明忙着筹备和中科院的谈判,耗时半个月这久。其实也谈不上什么谈判,双方各取所需,这背后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推动着整个事件的发展,就只有双方的主要决策者知道。李思明为此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针对双方的研发优势,强调互补性和互利性,以达到最大收益。
1987年1月20日,农历腊月二十一,在即将到来的春节的隆隆鞭炮声中,双方在深圳市政府大楼会议厅达成协议。
国家科委也参与协议的签署,另外电子工业部部长也参加了签字仪式,这让李思明感到兴奋。深圳特区政府领导班子自然也对此极为重视,李市长也亲自到场祝贺。这一里程碑式的科技事件的背景是,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自86年的3月以来,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了200多名专家,通过大量调研,正式推出了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不久前的11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转发这个纲要,“863”计划由此命名。
协议一,双方在微星公司中央研究院拟定的技术框架内,共同对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系统工程七大类十三个子类进行技术攻关,微星公司和中科院有关所、室将组成联合科技攻关小组,进行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项目研究资金全部由微星公司提供,项目成果标的为3亿元人民币。后来,邮电部北京设计所(后划归中国移动)、北京与南京的邮电大学有关专家也加入进来。
协议二,微星中央研究院与中科院下属的广州电子技术研究所,双方确立以晶圆制造为基础,在精密工程、半导体设备、晶体材料制品、蚀刻制品研制及开发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4大类共15个项目的研究资金由微星公司提供,项目成果标的为1亿5千万元人民币。
协议三,中科院在深圳微星科技大厦内,设立先进集成技术研究所,与微星中央研究院开展相关领域基础性、前瞻性与战略性研究,坚持多学科交叉,软硬件并重,以系统集成技术开发为主,以单项技术研发为辅,建立先进集成科学与工程领域发展相应的学科基础;坚持面向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科技需求,以应用为导向。共12个项目,研发资金由微星公司提供,项目成果标的为2亿4千万元人民币。
协议四,微星公司设立“长江学者”基金,单方面无偿支持中科院推荐的专家,在十个基础自然科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微星公司承诺从1987年起,每年将无偿向中科院提供不少于1千万元人民币的研究资金,此项协议期暂定为五年。
协议五,中科院在微星公司设立研究生实习基地,微星半导体公司予以配合和支持。同时中科院将在微星公司设立博士后工作流动站,微星公司将无条件提供研究条件。
双方还签署了一揽子约束性协议,将双方的责任、义务和权利进行细化。
“哗、哗!”在热烈的掌声之中,李思明代表微星公司发表一番热情洋溢的讲话:
“尊敬的国家科委方主任、电子工业部李部长、中科院周院长、李市长,各位专家、同事们,大家是晚上好!
今天这个夜晚将会是一个在微星公司在中科院历史上留下注脚,因为我们双方在诸位的见证下达成了一揽子协议,双方致力于提高中国在半导体和通信领域的科技发展。我相信,经过双方的努力,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生产力,将会大大的提高中国在世界相关领域的竞争力,最终的结果将会让更多的国内企业受益,因为无论是半导体行业还是与此密切相关的通信领域,都是一个系统的产业,它离不开更多的企业参与。
微星公司承诺,将会将相关技术分别扩散给国内上下游的企业,比如半导体材料的制造,通过这种技术扩散,将迅速提升国内相关企业的技术水准,而我们微星将因为原材料成本的降低而受益。再比如我们的ic制造技术,将会提高国内的电子应用设备的技术等级,因而可以减少对国外产品的依赖,而我们微星公司也将有所收益。
更重要的是,我们将走出一条新的道路,那就是科研单位与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无疑是体制外的一条道路。中科院将通过与微星公司中央研究院270名科研人员的交流、合作,不仅提高自身的能力,也获得了更多的研究资金。如果成功,将会造福于整个中国的半导体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