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当初你来深圳时,就找小徐、小华,或者阿智都行啊?你要是说一句话,谁敢不答应?”李思明笑着道,“说实话,我们几个可不敢得罪你们这些做长辈的。”

“就是因为他们都是我晚辈,找他们我张不开口!”父亲坦白道,“你就不一样了嘛!”

“哎,谢谢父亲大人的关照,这事包在我身上。”李思明道,“不过你以前在服装厂也是一车间主任,不大不小的领导,在我们公司恐怕就不可以了?”

“这我懂,你以为我是官迷啊?我都打听好了,你们那里的食堂不是需要人手吗?我去怎么样,只有有份工作就行,别人也不会说我走后门搞特殊化,小徐他们尽招那些小年青顶个什么用?”李思明的表情让父亲很不爽。

父亲这话倒不一定正确,公司里还有不少老技工的,当然普通工人和技术员不是从国营工厂挖来的,就是刚毕业的,都比较年轻。外资企业可不是国营企业,后者将父子、兄弟、姐妹一家子都包了,自然单位成立的时间越久,职工的老龄化就越严重。这个食堂设立的初衷是为了满足未来正式生产的需要,顺便也可以扩大就业,满足一些外地挖过来的技术人员的家属的工作需要,安抚人心,一举两得。既然父亲并不认为这有失身份,李思明当然也无所谓。

“好,我马上传达您的最高指示!”李思明道,“这下您满意了吧?”

“那就再来一碗!”父亲一高兴,这饭量就见涨。

第一百二十六章 老朋友与小朋友

老婆分娩的日子一天天临近,李思明张罗着将杨月送到医院里住下,万一要是出现什么情况,也好让医生及时来处理。

李思明想的倒是挺周到,不过这现实却不是以他的意志为转移的。当李思明用车载着杨月到达医院的时候,李思明才发现计划生育政策就是好啊。深圳人民医院妇产科就医的女人们在各自男人的陪同下排着长长的队伍,等着求医问诊,要是国家允许生二胎三胎的,那还不排到北京啊。

什么职业最令人羡慕,如果此时要是问一下普通中国人,多半会告诉你:商场售货员、出租车司机、个体户排在前列,而教师和科学家排在最后。商场售货员是个有油水的职业,各种紧俏商品,他们总能首先享用;出租车司机不用说,有外汇可以拿,如果你拿着美元或其它外汇券站在街上,保准出租车司机会优先载你;个体户就不用说了,虽然很多人还很故作清高地歧视,但自1984年以来的“下海潮”已经带动起个体工商户的兴旺发达。

至于医生这个职业,虽说现在有拿手术刀没有拿剃头刀好的说法,但李思明知道这是个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无比“坚挺”的职业:医生这个职业涉及到人命关天的大事,人吃五谷杂粮,要有个小病小灾的,也属正常,小病可以扛着,但是没人会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万一要去医院了,这医院里的医生、护士都得捧着。要是医生一不高兴,情绪激动了点或者忧郁点,给你开错了药或者开刀子扒拉错了地方,那就不是什么好事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嘛!

正赶上星期天,李思明怀疑全深圳怀孕的女人都赶在这一天来此排队就医。

“这医院怎么搞的,这么慢!不像话,星期天也只安排一个窗口?”有男人嘀咕道,“等着我孙子生出来啊?”

“是啊。慢一点倒没关系,我们可以等,可是我老婆挺着大肚子,医院也不多搬一些椅子让这些挺着大肚子的坐着。”另一人更是不满,“什么是为人民服务啊?”

“还好、还好!”李思明心里有些庆幸,他来得还算早,正好有一个休息用的空位,让杨月坐着,他排队等着。他看着好笑,不知道的还以为这一帮大男人也是来看妇科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