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在1983年的那一届奥斯卡上,应该失望的还有李思明,至今还有影迷在为李思明鸣不平。要知道,从《肖申克的救赎》结束公映,发行录像带以来,到目前为止一直牢牢占据录像带出租店的出租率排行榜上第一名的位置,目前还看不出有超过这一成绩的电影出现的可能。面对不断出现的令人不得不吹捧的新电影,这部电影仍可以被称之为最令人难忘的少数电影当中的一部,由此可以看出这部电影有足够的出色。
因此李思明和斯皮尔伯格这对83年奥斯卡颁奖晚会上的失意者,让那一届奥斯卡成了有史以来最不公平的奥斯卡。只不过,李思明本人倒没有什么感觉,因为后来的两部电影让他赢得了所有人的吹捧。当李思明面对这个人时,他总觉得自己是那些批评者的帮凶,有踩着别人肩膀往上爬的感觉。
李思明从年龄上说,也是属于“新好莱坞”中一份子,但是李思明总是避免去评价斯皮尔伯格,面对记者提问时,他总是很巧妙地避开一些人对斯皮尔伯格所指责的那些东西。而斯皮尔伯格,对记者要求他评价李思明及其电影,也是将溢美之词全送给了李思明,私下里却抱怨为什么媒体非要把自己和李思明放在一起比较。
不过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朋友——卢卡斯,此人现在基本上已经不当导演,而是全力制作电影,一直是斯皮尔伯格的琼斯系列的主要合作者。在这个场合下,卢卡斯自然要为两人做一下介绍人,这两人还从未当面说过一句话。
“李,我来介绍一下,这位是史蒂文,我想你应该知道的!”卢卡斯一见到李思明,就热情地拉着李思明说道。卢卡斯又矮又瘦,对自己一贯苛刻,他经常习惯性地双臂抱在胸前。
“你好!”李思明和斯皮尔伯格握了握手,两人都有些尴尬。
“恭喜你,你又一次获得了提名,我提前祝福你!”斯皮尔伯格试图掩盖自己的失望,他指的是导演奖项,他本人这次并没有获得提名。
“这只不过是一些人想找出几个人站在台前,好让人拍照,不要冷了场而已。”李思明开玩笑道,他不想让对方有些难堪,认为自己故作清高,“听说你这次要做颁奖嘉宾?”
“是的,我将为最佳导演颁发小金人。他们安排我做这个,我只得从命,他们也许想通过这种方式让我了解一下,摸一摸小金人什么感觉!”斯皮尔伯格自嘲道。他有着标志性的胡子和一副眼镜,他跟卢卡斯站在一起,两人都是同样的装扮,看上去都像是某个大学的助理教授。
而李思明这个每天刮胡子很勤快的家伙,才是真正的教授,只不过这个身份没人太注意。与大多数电影圈中人相反,李思明来自遥远的中国,对于此时大多数美国人来说,实在太神秘了,想了解李思明的个人生活和隐秘事情,也没有渠道,只能靠道听途说。
斯皮尔伯格的情人这次也参加了,也是颁奖,而且是有孕在身,这令学院有些为难,他们不想让一个孩子的父亲和未婚母亲同时站在台上,然后一同出现在千家万户的电视机里。因此,学院将两人分开,斯皮尔伯格被安排在后面为最佳导演获得者颁发小金人。
“听说,那部小说在你的手里,辛德勒?”李思明没话找话。
斯皮尔伯格自从拍了那部外星人之后,奥斯卡给他的压力与日俱增,他的创作范围也有局限。他那纯熟高超的表现手法同影片类型单一化的内容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为此他一口气买了三部很有影响力的小说,《紫色》、《太阳帝国》和《辛德勒的名单》,他准备再当一回中学生,正如某些人认为的那样,他是一个偶然踏入电影圈的中学生。在史蒂文的血脉中,流着犹太人的血。对于纳粹的暴行,他自小就听到过家族亲人们的控诉,也亲眼看到过大屠杀的幸存者展示纳粹分子在他们身上留下的烙刑痕迹。但这些可怕的记忆没有在他最初的影片中表现出来。他之所以迟迟不拍《辛德勒的名单》,是因为他觉得自己不够成熟。
“是的,你知道,他们认为我太天真,要有什么思想性和教育意义!”斯皮尔伯格自嘲道,“这是某些人总结的,咱们两人最大的不同。”
“《辛德勒的名单》很不错,为何不拍?我想这对你十分重要吧?”李思明没有正面回应。他的话让对方有种被身旁小偷窥探的感觉,仿佛自己的任何事情都瞒不住李思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