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三天好像不够吧?”那位叫诺曼的年轻人提出不同意见,“我是为你着想!”

“谢谢您的关心,那就七天吧!想回家看看的,请自便!”李思明甩下众人,拥着爱人扬长而去。弗兰克尔耸了耸肩,心想只要李思明这样的导演才会干出这种事来,而且是当着制片人的面。

“爱美人不爱江山呐!”有人嘀咕着,转眼间就和同事商量着去哪游玩一番,没有人想在此时,去打搅李思明和杨月两人的私人空间,要不然会招人痛骂的。有人却在遗憾,要是自己的妻子或者女朋友也在这里多好,可以乘此机会度个假。而有的人已经跑向最近的电话,邀请自己的朋友立刻飞过来,共度好时光。

李思明搂着杨月的腰,走在迷人的海滩上,微风拂面,说不出的舒服。

“真没想到,你一个人大老远的过来看我,不是来监督我的吧?我可没有歪心思!”李思明开玩笑道。

“你别太高兴,我来是有事情找你的,可不是专门探望你的!”杨月笑着道。

“什么国家大事,能劳动我的宝贝不辞劳苦地亲自跑一趟?”李思明道。

“一件坏事,一件喜事,你想先听哪个?”杨月歪着头调皮地说道。

“乐极生悲与苦尽甘来,我选择后者!”李思明还以为杨月是专门来看自己的,闹了半天是有事情,不过看起来,也不像是特别坏的事情。

“坏事是,你的那部战争电影这个月初在北京上映了!”

“说说看到底有多坏?”李思明看上去并没有太吃惊,这让杨月有些意外。

七十年末以来,中国的军事题材影片的表现方式还未走出窠臼,人们仍在重复着沿袭已久的东西:道德至上,集体之上,国家至上;敌人是愚蠢虚弱的,我们是战无不胜的;军人只能成为战争的从属物,没有个体存在,不允许被俘,不允许投降,不成功则成仁;按阶级立场划线的价值原则:爱屋及乌,恨乌亦及屋;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不是朋友,就是敌人,朋友的敌人,也是我的敌人,敌人的敌人,便是我的朋友。

当然这也无可厚非,但坏就坏在李思明的那部《拯救大兵瑞恩》,给了中国人耳目一新的感受:逼真的战争场面,让中国人觉得以前看过的战争场面太过于平和;战争中的小人物并不是总是视死如归,还一再地提出异议,符合人的正常逻辑;杀俘行为,光明正大的出现在电影之中,而电影中也没有人予以抨击;更重要的是,八个人救一个人的算术题引人深思。李思明的这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电影,让中国的观众印象深刻,震撼的视觉冲击力又让人过目难忘。中国人发现,原来英雄主义也可以这样表达的,原来英雄们也是有缺点的。

如果这只是一部外国电影,也就算了,关键是导演却是货真价实的中国人,这就上升到了政治觉悟的高度:李思明身为中国人,为何为美国人唱赞歌?天地良心,李思明只想赚钱而已。

那些在军队中某些知道李思明曾经身份的将军们,就更坐不住了,一定要李思明导演一部中国战争电影,至少要达到这部美国战争片的水准。于是,杨月便被派了过来,做做李思明的“思想工作”。

“小月,你觉得我这部电影怎么样?”李思明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