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明的母亲和他岳母大人两人天天会面,总是合计着应该怎么怎么办,她们两人每天总会有一人突然想起什么,然后急匆匆地赶往对方家里对新发现的一个“重大问题”进行热烈地探讨和研究,一副公务匆忙的样子。

两队新婚夫妇的共同朋友太多了,这还不包括亲戚,这个办酒席的问题是个大问题,于是有人提出两队夫妇合办婚宴,包一家大饭店,省事省心,人多也热闹,还省得大家跑两趟。李思明和徐大帅商量了一下,觉得很不错,这也很有意义。

“我们家共有三百零九人人赴宴,你们家有多少人?”某天岳母问道。

“三百零九人?怎么有这么多人?”李思明吃惊地问道,“是不是算错了?”

“小李,我们家小月嫁给你,是你的福份,怎么?酒席都办不起?”岳母反问道。

“对,是我的福份。”李思明对这一点“福份”已经麻木了,“可是三百零九人,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再加上另几家的亲戚,还有,光我们四个人共同的兵团战友就差不多有一百来号人,除非在人民大会堂办宴席!”

“那是国宴!人家同意,我还不敢去呢!”岳母轻笑道,“小月她爸那么多老战友老朋友,还有一大堆下属同事什么的,早就嚷嚷要来的。人家也是捧场,你总不能拒绝吧?”

岳母大人说的是实情,她只有这么一个女儿,杨月在这帮老战友老朋友老部下的子女当中,算是比较晚结婚的。女儿大了,那些老一辈人开始嘀咕了,怎么还不结婚?是不是挑花了眼?还是眼界太高?有人看着着急,忍不住跳出出来主动当月老牵红线。真是皇帝不急太监急,这也是中国特色之一。眼下听说真的要结婚了,怎么能不凑个热闹,拿这事当成了联络感情,老朋友们也找到了聚在一起的由头,要不然还真难聚这么齐。

“白阿姨,我们商量一下,这些长辈和首长一个都不请,到时候每个人发点喜糖不就行了吗?要是这些人都来了,谁不带个长的,其他宾客可就不敢太随便了。再说这些人都来了,那大帅他们这对新人不就成了陪衬了吗?”李思明苦着脸道。

“小李说得对,他们这两对新人都是十年的朋友了,来的客人的当中也有许多都是他们的共同朋友,年轻人在一起就是图个热闹。我们这些老家伙就不要凑热闹了。到时候我也穿便装去,这下你满意了?”岳父大人难得地插了进来。

“伯父大人真是太英明了!”李思明拍马屁道。

“别拍马屁。事到如今你还称为‘伯父’?”岳父笑骂道。

“不是还未领结婚证嘛?从法律上讲我们还没有什么亲属关系!”李思明道。

“你这小子!”岳父骂道,“越来越当自己当回事了!”

“我还有一个问题。”李思明道。

“还有一个问题?有什么事就说!”岳父有些不耐烦,嫁得要不是自己女儿,他才懒得理这等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