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哗、哗!”有观众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哈里森·希曼嘴角的微笑的早已不见了,他已经被深深地感动了,从来没有一部电影如此将人性最光辉的东西,用一段微不足道的故事如此生动地表达出来。

但是,toy出现了,剧情也随之发生了转折。观众开始为安迪欢喜,因为他的陈冤可以昭雪了,但是黑暗的现实无情地打碎了他们美好的愿望。导演或者说编剧并没有让老桥段出现。

“安迪会自杀吗?”观众们早已经将安迪的命运看作自己的一部分,因为剧中有借别人之口说出他借了一截绳子。而

ooks(老布)从出狱到用绳子自杀,也是催人泪下的一个片段,他已经被彻底“体制化”了,他无法适应狱外的生活,只能选择了上吊自杀,他入狱时汽车刚刚出现,而现在满大街都是横冲直撞的汽车。安迪洗刷冤屈的最后希望破灭了,选择自杀也是一个很自然的选择。

但是戏剧性出现了,某一天早点名的时候,安迪消失不见了,就像空气一样自由地流走了。当越狱之后镜头,从监狱上惊诧的脸上越拉越远,退入长长的仿佛永远没有尽头的洞穴的时候(这个镜头将被无数观众永久保存),观众的胸口在升起报复的快感的同时,又一次鼓掌,这一次更是长久地鼓掌。有敏感的人甚至脸上带着说不清是悲伤还是痛快的眼泪。

“太精彩了,李,感谢你能拍出这么一部感人肺腑的电影!我要为你这部电影写上一篇,不,十篇文章!”哈里森·希曼激动地握住李思明的手道。

“没问题,如果您愿意的话,可以在这里多看几遍!”李思明道。有人主动为他张目,他当然是十二分欢迎。

第五十章 你是哪部分的

“每一位在生活中遇到挫折的,以及还未遇到挫折的人,都应该看看麦克肯纳公司投资的第一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为我们描述了人生中最值得珍惜的东西:希望、自由和友谊。中国导演李思明先生的导演才华,跟他的年龄一样让人吃惊,他让每一位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情不自禁地鼓掌欢呼!”——《纽约时报》哈里森·希曼

“中国导演又一次让所有的华人自豪,因为他表明了一位中国人也可以拍一部纯粹好莱坞式的电影,他也表明了中国人不仅能开中餐馆,不仅能搞科学研究,也可以当导演拍出一部脍炙人口的电影,尽管这部电影现在还未正式公映!”——《华人日报》弗雷德·陈

“自从11月20日的夜晚之后,麦克肯纳电影公司第一次真正走入人们的视野,它的第一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让影迷们吃惊。但是到目前为止,只有大约五千人看过这部电影,包括少量的影评人,这些人一直在鼓吹着这部电影如何如何的好。现在该公司的接线生恐怕已经在头痛了,因为大量的影迷打来电影询问这部电影什么时候开始正式公映。麦克肯纳总经理大卫·弗兰克尔声称,正在和各发行公司和放映公司的老板们谈判,争取在一周之内正式公映!

我们期待这部电影真的像哈里森·希曼等人鼓吹的那样出色。好莱坞的电影人对这位从未在美国生活中的中国导演有些怀疑!不过,麦克肯纳公司的营销方式让人感到意外,它利用了它的老板和导演都是中国人的身份,请来了唐人街的华人舞狮队,让人大开了眼界,绝对比在媒体上花大钱做广告要实惠有效得多。华人们也似乎找到一个自豪的载体,华人媒体也在卖力地鼓吹着。”——纽约影评人协会

不过李思明不管这些了,李思明已经回到了深圳。行政上的事和市场推广上的事情全权交给大卫·弗兰克尔去处理,没有谁会比他更适合的了。曾智也留在那里,因为他是“老板”,所以他必须得频繁地会见电影行业各方面的人:发行公司、放映公司、媒体广告等形形色色的人,还有没完没了的采访。

这些事情,李思明想起来就头疼,所以他就以需要休息为由,回到了深圳,事实上他确实需要休息。这部电影的后期工作特别是剪辑是他一手完成的。

1982年12月1日,李思明独自一人经香港回到了深圳。深圳这个年轻的城市仅仅在几个月内又发生了新的变化,通过出租土地,换取开发资金,一条条马路建了起来,一座座大楼拔地而起。当然这一年也发生了种种不和谐的声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并不是全国范围内的共识。总之是有收获也有挫折。

不过这一切都跟李思明没有关系。李思明在《深圳特区报》报社的楼下等着,他等的是杨月,楼下传达室的老头看他的眼神就像是防贼的目光,让他放弃上楼的打算,不过他还是以一根香烟的代价让另一个人向杨月传达一下他已经大驾光临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