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其他一些地方的称量数据也都陆续传来,十多家良种试验田几乎都达到了陈旭开始的预测,亩产都在六石以上,而那些普通的农户也均在四石以上,其中许多达到了五石。
这个数据把江北亭更是喜的合不拢嘴,连声夸奖陈旭,“贤侄,清河镇亩产八石的收获我要详细呈送咸阳,在陛下面前为清河镇乡亲请功!”
陈旭无所谓的耸耸肩,只要不让多缴税,请不请功都无所谓。
得到想要的答案,江北亭再三叮嘱陈旭一定要把整个清河镇的小麦都晒干之后归仓,过一个月之后他便会安排商队过来用普通麦子把这些收获的麦子换走,陈旭自然是满口答应。
清河镇全镇六百多户人,主要的粮田都集中在小清河两岸,接近两万亩,也是最肥沃的良田,下面还有十一个村子,大部分地理位置都还不错,每户也有二三十亩田,全镇加起来的农田近三万亩,其中小麦播种近一半,按照最低亩产四石来算,足足会收获六万石小麦,算下来就是一千八百吨。
我擦,这是一个天文数字啊。
陈旭算清楚之后瞬间有些失神。
在这样一个全靠牛马驮运和肩挑背扛的年代,要把这么多粮食从山里面弄出来,然后归仓,这个工程可不小,但一个月时间再加上两成的额外收获的刺激,同时修理河堤之后还剩下一百多辆独轮车,想来应该问题不大。
于是陈旭除开安排镇上的木匠石匠赶紧把粮库修葺扩大之外,其他的问题全部都暂时抛到脑后,监督人把试验田收完之后就返回小河村,自己家里还有十多亩麦子要收获。
而就在夏麦收获之时,巡游东南的秦始皇车驾也终于在六月底到达琅琊郡。
第311章 琅琊蜃景
琅琊山,濒临东海。
站在山顶可以眺望辽阔蔚蓝的大海。
因为风景绝胜,加之时有海市蜃楼出现,因此大量求仙问道的方家术士聚集在此。
关于海外有神仙的传说也不是一天两天,而是从上古之时便流传下来,这也使得当地民众对于神仙之说特别崇拜。
琅琊山上殿祠林立,最早可以追溯到姜子牙封齐之时,当时创立了八个神,其中四个神的主祠就在琅琊山上,其后的历代齐王都要来琅琊山祭拜,越王勾践灭吴之后称霸中国,在琅琊山筑起一座高台会盟诸侯,称之为琅琊台,因此琅琊山到秦朝之时已经非常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