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墙之上无数将士都觉心念潮涌,兴奋的满面通红,先前畏惧怯战的念头悄然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无穷征伐之气,纷纷鼓噪起来。凌冲略施小计,改易士气,却也暗自心惊这噬魂妖法之力,竟能于无知无觉之间,改易人之性情。此法为魔道至高法门,妙用无穷,道理便在于此了。
十万先锋来势极快,战马奔腾之间,已来至城下,摆开阵势,为首一员大将立马横刀,大声叫阵。此人内功极强,丹田抖动,声音远播,连彭泽城中都听得一清二楚。所说无外乎是惠帝无道,靖王起兵顺应天理人心,劝诱凌康献城投降云云。此人能言善辩,当真是舌灿莲花,彭泽城中本就民心不稳,若非凌冲早施魔法,说不定还真被其说的军心浮动。
凌康身为县丞,总揽军政大权,自然由他出面,就在城头上大声驳斥,以家国大义立言,倒也洋洋洒洒。凌冲有心造势,微露手段,凌康之声亦响彻两军。靖王叛乱本就不占大义,手下兵将除却心腹之人,要火中取栗,求那从龙之功,底层兵士大多懵懂无知,被裹挟起兵。被凌康一说,登时群情耸动。
先锋大将见势头不好,哪敢再任凌康游说三军?大喝一声,传令攻城!三军闻势而动,当下就有上万精兵齐发,抢上前去,架设云梯。后军自有弓箭手齐射箭雨,城头上亦有弓箭手还以颜色,一时之间,箭雨脸面。双方所用皆是大明制式弓箭,有三石之力,能百步穿杨。
箭雨之下,有大军强行攻城,城上将早已备好的滚木、热油浇下,时有叛军惨叫声中坠落云梯,生死不知。天下承平已久,军备废弛,就算靖王早有准备,所辖兵马也大多未见战阵,甚至大部分是起兵之后强行征召而来,彭泽守军也是一般,但都只有硬着头皮交战。
凌冲冷眼旁观,世间战阵杀伐,修道练气之士轻易不肯掺和其中,唯恐沾染极大因果不好脱身。方才他以噬魂秘法暗提士气,已算不守规矩。好在此时身份为魔道修士,本就唯恐天下不乱,倒也无妨。千军万马之中,也只守护兄长安危,不肯轻易出手。偶有飞箭袭来,手也不必伸,真气勃动,便已拨落城下。
凌康身披战甲,满面焦急,就在城楼上来回督战,凌冲自然跟在身后,穿着普通兵士的服色,也无人疑心。双方交战之下,不过极短时候,城下已有数百尸体。守军之中也多有伤亡。硝烟连天,两军军士反倒渐渐麻木,只知挥舞刀剑乱砍乱打,就算下一刻身首异处,也顾不得了。
凌冲初历战阵,饶是道心坚毅,见了这等惨相也有些心惊。他也深入冥狱,斩杀恶鬼厉魄练法,但那些到底是异物鬼神,眼前是活生生的凡人厮杀,鲜血纷飞,残肢遍地,恍如修罗场一般。自然更加痛恨举兵作乱的靖王,忽然苦笑一声:“大道不算高,人心比天高。靖王要篡位称帝,乃是野心作祟。我要修成长生,万劫不磨,又何尝不是?”
这般一想,再看兵将争斗,忽觉十分乏味,似是心境也变得沉寂起来,距离那虚无缥缈的大道又近了一步。噬魂道淬炼道心与太玄剑派十分不同,乃是讲求将心念炼制的坚硬似刚,不可转移,以此道心方能驾驭得住七情魔念,进窥上乘魔道,讲求的是出世之法。与凌冲阳神发下宏愿,救护苍生,为万世开太平的入世之法大相径庭。
无意之中参破一层道心境界,凌冲心头却无悲喜之意,瞑目端想,以心念映照众生心相,战场之上十数万军士之心念息息之间,竟悉数映射于一颗道心之上。只是这颗道心却是魔道精义所化,略一运转,就有几分把握苍生,操控天地的意味。
噬魂劫法正宗修炼路数本就是要以心念作入定观,观众生心意百态,以生灵之念为水火,锻造自身元神,合于玄阴大道。凌冲这一深观,恰好暗合噬魂劫法炼神之意,先是体内七情魔念急速涨大,继而阴神正神亦自修为暴涨,噬魂真气交流运转,又去反哺噬魂幡。
噬魂真气流入噬魂幡中,化为滔滔长河,一气汇入聚血魔旗所化血河本源,周流五件法器,就等于是以自身气息法力祭炼此宝。噬魂老人所创器修之法,本就是要祭炼本命法器,反哺修为,无论修士自身道行精进或是法器禁制威力提升,皆能反哺彼此,两相受益。
第四百九十九章 自有妙计
凌冲两日之内,功力接连大进,噬魂劫法道行境界虽未突破,但更加巩固,道基也自稳固许多。原本他并非魔道修士,修炼噬魂劫法不过为了平衡太玄真气,操控阴阳之气。心下还有几分抵触,如今道心坚凝,通透如琉璃,映照诸天之事,只觉气息豁然开朗。对《噬魂真解》上所载诸般法门的体悟也更精进一层。
他本来不欲太过插手俗世之事,但一来父兄皆在朝中为官,若靖王登上大宝,必是抄家灭族的下场,不能坐视。二来自己为了磨炼道心,以儒门心法入道,立下大愿,要平定乱世,斩除靖王与曹靖,方能功德圆满,成就金丹。于公于私,不得不挺身入劫。这一功力大进,智慧通透,隐隐约约对未来之事有了几分把握,但都如白驹过隙,一闪即逝,瞧不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