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页

凌冲听闻符术之道尚有如此多奥妙,不禁有些心痒难搔,有晦明童子这位纯阳老祖在,真传法门唾手可得,也不必但有真气走火,简直就是任何符修都梦寐以求的上佳师傅,可惜他始终志不在此,想了一想,说道:“原来如此,可惜我所得符经残缺不全,只略提过这两种法门,却无修炼之法。我偶然记得,便问问师弟,原来还有这等玄妙。”

秦钧道:“凌师兄所得,可是太清遗经?此方世界,唯有太清门符术堪与本门相提并论,更有玄妙。方才那几道符箓高屋建瓴,立意深远,非是绝世大派不能创出。唯有太清门才能解释,可惜这道符修传承早已湮没无闻,沈师兄年少之时,曾遍访天下,倒是无意中寻得几个道人,自成修炼太清符术,言语之中颇为不善,得知沈师兄出身本门,群来挑衅。沈师兄那时火气未消,便已符窍法将之一一击败,只是留手未取其性命。那几人灰头土脸的跑了,事后沈师兄甚是后悔,不该逞一时之强,得罪了旁人。如今想来,那几人定是太清遗脉,并非所学不如本门真传,实是经逢大变,传承缺失而已。”

凌冲心头一动,悄然问晦明童子道:“当初在灵江之底,雪娘子曾手持一枚太清符箓,破去遗府中法力禁制,想来是从太清遗脉弟子手中取得。晦明可知当年太清门遭难之时,可有甚么长老弟子逃出么?”

晦明没好气道:“我在灵江江底显化灵智,太清门覆灭之事又岂会知晓?不过尹济那厮算无遗策,最善推演未来之变,想必早有对策,太清门道统在这方世界虽则式微,但在星空星河之中,却甚是兴旺。我已灵智感悟虚空,可知无垠之地,尚有许多支太清传承。那妖女能取来太清遗符,彼辈弟子就算修炼的太清符术,与邪魔勾结,也非是太清弟子!你日后见了,都要清理门户,免得太清门清誉受损!”

凌冲点头道:“此事自然,若他们真与雪娘子勾搭一处,自要全数铲除!”晦明童子忽然笑道:“那些鼠辈假借太清之命,修炼太清符术,你一个剑修出手,不知根底,定要吃亏。不如我传你太清符术的根基,你有些见识,以后对阵那些败类,也好有个准备不是?”时刻不忘勾搭凌冲修习太清传承。

凌冲阳神但笑不语,晦明童子大叫一声:“气死我也!”阴阳之气又是一抖,吓得他忙钻入玄剑灵光幻境深处,就在承乾剑光之下盘绕,说甚么也不敢出来了。

第三百三十一章 身入红尘 克己复礼

一物降一物,晦明童子天不怕地不怕,唯独惧怕阴阳之气。生死之机也算是阴阳范畴,受阴阳之气克制,但反过来看,若能炼化一丝一缕的阴阳之气,对晦明童子之补益亦是极大,他才每日无所事事,除了劝诱凌冲修炼太清符法,就是望着阴阳之气垂涎欲滴。

凌冲又与秦钧略谈了谈符术之道,晦明童子间或插一两句嘴,所述虽然短少,皆能切中要害。秦钧越谈越是惊讶,凌冲虽是剑修,但所道符术言之有物,恍如修炼符术的大行家一般,秦钧修行上有许多难题,趁机一一请教,凌冲瞠目不知所答,晦明童子好为人师,忍不住出声指点了几句,凌冲便依言回答,颇令秦钧有茅塞顿开之感。

秦钧忍不住叹道:“我知道了,凌师兄所得便是太清门符经无疑,也唯有太清门所传符道,方可与本门比肩!”凌冲叹道:“我也有过怀疑,可惜所得不过是一本残谱,只记载了些基本符箓,并无太清门上乘符术之道。”

秦钧叹道:“可惜太清门万载传承,一朝风流云散。至今尚是未解之谜。”凌冲心头一动,太清门一朝瓦解,只听说与清虚道宗有关,且在背后出力的角色颇不光彩,试探着问道:“我听说太清门覆灭,便有清虚道宗推波助澜,为了争夺玄门第一大派的宝座。师弟可有耳闻?”

秦钧冷笑道:“我当然知道,太清门覆灭,的确与清虚道宗脱不开关系,当年太清门横压天下,门中号称八百金丹,一百单八脱劫,又有一十八位修成纯阳元神的真仙老祖坐镇,只可惜被清虚道宗算计,利用域外天魔之力,先消磨了十八位纯阳老祖法力,再一一蚕食,最后一举奏功,覆灭太清,这才自家坐上了玄门第一大派的宝座。只是其中究竟如何,只是道听途说,已有万年之久,真相怕是早就湮灭无闻了。但有一点,太清门创派祖师尹济,并未坐化,而是飞升九天仙阙,有这位祖师在,太清门迟早卷土重来,到时不知清虚道宗是个甚么下场!”

太清门覆灭乃是万载前之事,算是玄门一大公案,但众所认同者,与清虚道宗有关,太清祖师远在天庭,却迟迟不来报复,玄门各派私下猜测,怕是清虚道宗气数未尽,一旦盛极转衰,定会有极凌厉的报复接踵而来。

凌冲却知尹济祖师早已留下后手,便是晦明童子生死符,只是不知为何要选中自己,绝不会转修太清符术,一番算计岂非白费?晦明童子生死之气一吞一吐,气道:“我开启灵智也不过近几千年之事,太清门养了一群废物,连祖师传下的基业也守不住,被人灭了传承。不过也无妨,有我晦明老祖在,要多少弟子便有多少弟子。”想起凌冲始终不肯转修太清符术,心头气闷,只能缩在玄剑幻境中生闷气。

凌冲问道:“不知秦师弟在何处落脚?”秦钧道:“那座白云观乃是清虚道宗下院,我正一道的下院在城西一座守心观中,我便在彼处落脚。凌师兄有暇,可来此处寻我。”玄门各派在俗世中皆有下院,派遣弟子主持香火,一来是出山历练的弟子有个落脚之处,二来就近打探俗世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