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柳敬亭现在写出这首诗,喻意也不难推测,“黑夜”既指西湖的夜,当然也指柳敬亭一路走来所遭遇的那些永无休止的攻击、谩骂、嘲讽。

包括今晚的局面,在场多少作家临来时,是做好给他一点颜色看看的准备?

柳敬亭这是在对过去、现在及将来所有黑他的人的一个回应:不论遇到多少黑暗,我仍旧坚定不移地去寻找光明。

在场的作家虽然或多或少有些装腔作势的习惯,但能从全国那么多作家中脱颖而出,接到邀请函,肯定不是草包,柳敬亭宣布写完后,他们有片刻的错愕,但是随即隐约地从这首小诗中体悟到柳敬亭的意思。

而正在观看直播的网友,则快马加鞭地传播着这首诗,竟也有一部分网友读出了共鸣。

处在恋爱纠葛中的年轻人,有所启发;

处在事业低估期的白领,乃至已然功成名就的大商人也同样感触深刻,想起创业时期的种种艰难。

这首诗之所以传诵不衰,就是因为它已经跳出时代的局限,拥有了永恒的生命,和哈姆雷特那句生死悖论的名言一样,可以有无数多种解读。

作协主席冯长行沉默地品评了良久之后,跟身边的人说:“其他作家可以罢笔了。”

如冯主席所说,其他几位正在输入文章的作家犹豫了片刻之后,最终还是选择了删除文档。

他们一时未必真的觉得自己会输,他们只是忽然意识到,用一篇长篇大论来跟柳敬亭这十八个字打擂,本身就输了一筹,而且内容还未必能赢。

至此,传统作家们等于是向柳敬亭缴枪。

柳敬亭回到伊水安、徐晴、韩朔身旁,伊水安微笑说:“我也不用献丑了,你这两句话今晚夺魁。”

韩朔也竖了大拇指,说:“我对现代诗素无好感,这首《一代人》除外。”

外公徐远怀仍旧看着屏幕,神情默然,似乎在回忆某件痛苦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