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1页

“柳敬亭一路走来,都太顺利了,没有碰到过什么真正的挫折,所以现在越来越自以为是,自封为王,一怒之下抹掉那么多id,这种做法简直野蛮,这次奥斯卡事件,我反而希望他能失败一次。”

诸如此类,等等等等。反正,只要柳敬亭你继续保持高冷饭,不做任何回应,迟早把这个事情做成板上钉钉的事实,最不济到时候也要让你下不来台,而这些,就是后面的工作了。

……

1月15,有“奥斯卡风向标”之称的美国电影金球奖如期举行,《星球纪元》斩获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歌曲和最佳配乐四项大奖。

《哈利波特》颗粒无收。

两天后,奥斯卡主办方公布入围影片名单,《星球纪元》获得最佳摄影、最佳视觉、最佳化妆、最佳配乐、最佳剧本改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等十二项提名!

相应的,《哈利波特》没有获得任何一项提名。

几乎不需要复仇者联盟出手,媒体率先旧事重提:“如果说《哈利波特》在票房战役上小胜《星球纪元》的话,那在金球和奥斯卡两奖的争锋中,《星球》基本完成了对《哈利波特》的全杀,只以电影论,中国的神奇男孩柳敬亭先生和老牌电影作家蓝图斯先生,仍旧有着巨大差距。

这也意味着之前两人的较量到此才算真正结束。”

柳敬亭先前的高调和愤怒固然让很多人对他开始心生忌惮、保持敬畏,不再轻易议论他的私生活,但带来的副作用也同样明显。

奥斯卡提名名单公布不久,国内从评论家到网友开始大规模地陷入对电影的深度反思中,把“唯票房论”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再度拿出来鞭打一番。

对许多评论者来说,囤积万金油批判对象是生存的必备法则,有话题出来,其他不论,先摆出几条“高瞻远瞩”“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点出来,然后才围绕论点就事论事,比如这次奥斯卡提名新闻。

“唯票房论彻底暴露了我们国家电影市场的畸形发展,这种环境下拍出的大量作品不可逆转地走向媚俗和刻意讨好观众的不良道路,我们和好莱坞之间的差距,不止存在于技术和物料上,更是全部价值观的差距……只有彻底抛却为票房拍电影的思路,我们才能做出真正的艺术品,才能真正拉进和好莱坞的距离。”

这就是万金油论调,想批评一部电影,余者不论,先分析一下咱们国家的畸形市场,然后聊一聊电影人的价值观,最后指出若想和好莱坞博弈,就得“改变思路”这一天大秘密。

高大上的理论摆足之后,然后根据这些指导思想逐一给没有得奖电影,比如《哈利波特》,扣上“流于肤浅”、“缺乏对人性的深入挖掘”等高帽,一篇影评就新鲜出炉。

所以,柳敬亭写小说可以,但搞电影真的不适合,毕竟能得诺奖的小说改成电影之后,未必就能得奥斯卡,“两者之间没有一根毛的联系”,《老人与海》已经证明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