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假装忘记,其实每个人都记得很清楚。”
十月,柳敬亭和徐晴各戴着一顶帽子站在时代广场,徐晴对柳敬亭说:“这是一个发表言论不需要任何成本的年代,每个人都是审判者。”
“那谁被审?”柳敬亭笑着问。
“站在台上的人,站在聚光灯下的人。”
“老话题了,鲜花和板砖齐飞嘛。”柳敬亭指着一个方向,说:“那边有个露天酒吧。”
徐晴点点头,和柳敬亭一前一后走了过去。
今晚酒吧的主题可能是怀旧或者感伤之类,因为背景音乐赫然是那首《寂静之声》,客人聊天的声音也刻意压低,偶尔的笑声也不会打扰到邻座的人。
柳敬亭和徐晴选了一个二人桌,正准备点单,柳敬亭的目光突然锁定在左边隔着两个桌子的几个客人。
“怎么了?”徐晴侧头,却没发现什么异常。
柳敬亭笑着收回目光,摇头说:“没什么,认错人了。”
徐晴却是微微变色,仍旧努力搜寻着什么,然后终于看到那个中国女孩。
社交网络盛行的年代,有时候了解一个人,未必要亲自见面,之前网络上流传一个点击火爆的视频,讲述一个算命师替一群年轻人算命,只要他们报出姓名,他就能准确地报出他们最近一段时间干了什么事情。
后来谜底解开,大家才发现,那个算命师背后有一群电脑高手,他们在得到一个人的信息后,立即在网络上搜索他所有的个人主页,推特、脸书、空间、个人网站等等。
社交手段日益增多,人们的孤单感却不见降低,大家的信息越来越透明,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却越来越深刻。
历史上有狂飙时代、迷惘时代、觉醒时代,如果实在要概念化或者给出一个定义的话,这个时代可称为“矛盾的一代”。
大家明白所有的道理,大家安静地待在樊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