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页

随着这一起示威事件的发生,各种规模的示威游行随之而起,他们打着“还我福尔摩斯”的旗号在中驻英大使馆前静坐示威。

大使馆的办事人员都傻眼了,纵观横看古今中外历史,因为一个虚构人物的生死而举行示威游行的事件,可谓闻所未闻。

大使馆负责人立即请示了燕京,那边传来消息,已经着人去做柳敬亭的工作,这边先进行安抚。

本来也非常不满的中国读者,突然被英国方面的反应吓住了。

游行?示威?

牛逼!

第三百零五章 一语定乾坤

《最后一案》发表之后,英国举国震惊,悲愤的人们以各种方式表达着自己的不满,怨怒如潮,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和同样处于大震惊中的中国读者汇聚成河,排山倒海地袭向柳敬亭。

这时,《匠录》的编辑们总算体会到柳敬亭那句提醒的意思,因为条件不同,中国的读者没办法举行示威游行,更不可能去万象学园围堵柳敬亭,他们还是采取老法子,焚书。

当然,也有部分读者持不同观点,毕竟福尔摩斯是外国人,历史簿上还记着那笔旧怨,当英国读者指出柳敬亭这是报复时,这些读者突然莫名欣慰起来。

更多的当然还是骄傲。

以一部文艺作品,一个虚拟人物,引发一次外交事件,这种影响力可谓骇人听闻,试数当世作家,几人能够?

柳敬亭安静地坐在自己的房间,面色平静地浏览着网上的信息,半小时后,视线移开,看着墙上的世界地图,寻找大不列颠的方位。

那边的反应终究还是出乎了自己的意料,居然跑到大使馆去示威请愿,气势规模无不令人叹为观止。

不过,显然他们的游行起到了应有的作用,柳敬亭刚刚接到康园长的电话,明天上午,有重要客人来校,他要在九点之前赶到园长办公室。

不用细想也能猜到大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