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说?”
“就是开始的时候,大家一起举杯庆祝杂志热销,他的表情有些古怪,好像是犹豫,好像是在想什么别的事情,要说谨慎吧,也不应该那个反应,你注意到没有?”
“你只看到亮丝?”
“什么?”
“没有,其实乔治和苏瑾也一样,这很简答啊,他们是有经验的杂志人,面对这样的畅销热度,心里有顾忌正常,担心以后没办法继续这种势头啊,担心是昙花一现啊,你看徐森、你和我都没有这样的表情。”
“我是觉得该痛快庆祝就庆祝,徐森我没注意,你没有这种担忧?”
“当然没有,情况只会越来越好。”柳敬亭陈述事实。
像似为了证明柳敬亭这句话,《匠录》首日狂销180万册之后,之后一周基本都是这样的速度,到货就清,然后继续全国补货,第一周的数据统计出来时,第三方数据监测工作人员都傻了眼。
320万册!
一周!
这是世界顶级畅销书作家的级数,这是国内杂志销量的最新最变态的纪录。
“心中起伏难平到现在,做杂志这么久,从没有这种状态,320——万!太残暴了。”
这个数据被媒体报告之后,迅速和“匠录”成为当天微型博客热搜词,《匠录》执行主编亮丝发微博如此感慨道。
至于之前各怀心思观望的同行,纷纷摇头苦笑,互相的交流再无意义,只有鼓足干劲,琢磨自己的杂志和新选题去了。
这个时候,唯恐天下无新闻的记者们纷纷闻风而动,先后就这事采访了薛慕亮、韩朔和伊水安。
薛慕亮以“不关心”、“不了解”回应,然后补充说明:“第一本杂志的成绩没有指向性,因为很多读者的购买只是出于好奇,之后会自我淘汰掉一批,而且,一本真正成功的杂志要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