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如此。”
柳敬亭大致浏览了一下新闻,知道了戴岸桥郁闷的原因,原来是自家网站的几位当家写手和网站合约到期,集体跳槽,柳敬亭本人有过类似经历,当然知道这种事对一个文学网站的伤害有多大。
关掉网页之后,闭上眼睛,稍微换了一个思路,试着去探寻某些东西,过了几分钟后,笑着自言自语道:“真是很大的工程呢。”
柳敬亭坐直身,开始建立文档——“书剑恩仇录”。
这几个字刚一打出来,柳敬亭自己先激动了一把,准备和酝酿那么久了,终于来到这一天,不管是他个人喜好,还是从书的本身价值来看,推金庸小说绝对是一个时代性的大事件!
敲开文档,调整了一下兴奋的心情,写道:“第一回古道腾驹惊白发危峦快剑识青翎”
【清乾隆十八年六月,陕西扶风延绥镇总兵衙门内院,一个十四岁的女孩儿跳跳蹦蹦的走向教书先生书房……】
这是金庸先生首作《书剑恩仇录》的开篇,和他之后所有小说开篇相似,这个开篇没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地方,就是写一个女孩听先生上课的故事。
据金庸先生后来说,他写这个开篇时,恰好楼下有个人正口若悬河地在聊天,于是信手拈来,这一拈,就拈出了一个武侠大时代!
第一百九十二章 少年戴岸桥的烦恼
《书剑恩仇录》是金庸先生的开山之作,至于缘起,不得不再次提到梁师那部《龙虎斗京华》,也就是柳敬亭此世界推的第一部武侠小说。
当初《龙虎》一出,新派武侠顿时蔚然成风,各大报刊副刊约稿甚急,于是和梁师同为报社编辑的金庸先生应约写了此书。
不料作者一出手就不同凡响,显示出大家风度。1955年在报纸上连载之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小说将历史与传奇融为一体、虚实相间,巧用乾隆的身份传说,将史笔与诗情相结合,绘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历史界因为此书,对乾隆的身世探秘达到最高峰,可见影响力。
本书虽是初作,但人物性格的刻画已经现出大师笔力,塑造出了许多栩栩如生、神态各异的人物,虽然此书比金庸后期的作品尚有不足,但与以前的武侠小说比,已不可同日而语。
浩瀚的才情,恣肆飘荡的文笔和情怀,奇情怪恋,江湖恩仇,历史风雨,尽皆融于一书,第一部作品就敢涉笔“群像”,并取得辉煌成就的武侠小说,金庸先生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
关于此书,有人曾有过这样的论述:一般来说,第一部小说,有两个可能情形发生,一个可能是第一部小说是不成熟的习作,只是作为练笔之作,后来却是越来越好;而另一个可能是第一部小说光芒万丈,引起巨大轰动,但无以为继,一生能拿得出手的作品只有那一部,后来不论写出何种作品,评论者都会把第一部小说拿出来做类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