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页

柳敬亭突然一晃神,怔了片刻,喃喃道:“应该是平行世界吧,没想到来这里这么久,终于碰到一个能叫破我真实身份的人。”

杨丽璐被柳敬亭变化莫测的表情唬住,以为触动他什么心事,没有继续说下去,反而是一只沉默的戴岸桥突然接话道:“柳神你刚才说平行世界给了我一个灵感呢。”

柳敬亭转头看着戴岸桥,问:“什么灵感,薛定谔定理?”

“不是,我最近在想着做一个虚拟的网络社交空间,我觉得平行世界这个名字不错,这四个字让给我吧,网站做起来,请你做创意总监。”

“没问题啊,哈,老戴你挺能说啊。”

“喂,”杨丽璐伸手拍了柳敬亭肩膀一下,“说你那剧本的事情,没看到人在等吗。”

“噢噢,这样,我先把剧本打印出来,你们两看下,如果觉得还行的话,再对几句台词,我象征性地审一下,怎么样?”

“没问题。”林薰一边用面纸擦眼泪一边答道。

“柳假神,你的剧本叫什么名字?”杨丽璐问道。

“回半仙,《罗密欧与朱丽叶》!”

第一百六十五章 他的征途是全世界(上)

西方戏剧界流行一个说法叫做“三一律”,意思是说剧本创作必须遵守时间、地点和行动的一致,即只允许有一个故事线索,发生的时间不能超过一天,即24小时,必须只有一个地点。

这个原则的提出是为了保证戏剧情节的集中和紧凑,要求在一天之内,在一个场景之中完成一个拥有开端,高潮和结尾的故事,进而维持戏剧舞台的充实。

这个规则因为受到古典戏剧家的大力推崇,在西方戏剧界占据长期统治地位,随着戏剧自身的发展,三一律的局限性越来越突出,人物类型化,脸谱化,剧情刻板,施展不开手脚,渐渐地受到后来者的挑战和破坏,终于走向支离破碎的结局,成为文学理论史上的一个名词。

尽管之后的戏剧家先后做出突破,使得戏剧之路越走越宽,但是三一律的某些核心之义还是被继承下来,比如戏剧情节集中化,矛盾冲突的激烈化,人物塑造的典型化等都或多或少受到三一律原则的影响,甚至就是一种演变的结果。

然后就是戏剧语言的异质,一种不同于小说甚至影视剧本的语言形式,夸张、外露、拿腔拿调,类似于我们戏曲的曲辞,扭捏出一种异样的腔调进行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