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与不义,全靠墨家的一张嘴。
本身中山复国这件事的后续政策就不可能义的了。中山复国靠的是墨家的武器支援、求利的商人们联合投资要求回报,这些商人不是去做慈善的,而是为了追求更多的利益的。
复国的主力贵族们,更不是为了谋求人民的幸福去做人民的公仆的,中山复国他们是要做真正统治的贵族的。
商人得到了许多的专营权,若是能够忍住求利之心而不去过分盘剥,那才是真正见了鬼了。
贵族得到了大量的封地,若是能够放弃自己的利益,主动变革有利于人民,那这些贵族也就不再是贵族。
而自从墨家开始开辟南海之后,各个诸侯国的大部分商人都把目光投向了对外贸易和开办作坊或者是在南海购置土地长工,中山国那边的那点利润逐渐被几个在北方的大商人独占。
目光长远的都明白早点抽身,因为他们知道墨家的政策不允许中山那样的经营方式。
到如今墨家终于怒斥中山不义的时候,很多提早卖掉股份而转营南海贸易的商人都松了口气。
他们选对的路。
隐阳之战后,赵国最终确定了往中山扩张的战略方向,因为赵国知道中原这地方看着富庶但实际上却是个火药桶,稍不注意就会惹火烧身。
魏国公子挚取消了自己中山君的虚号之后,隐阳之战墨家差点渔翁得利,秦国崛起,这种情况下三晋的关系有所缓和。
三家合力做掉了晋国,瓜分了晋国最后的一点土地,贬晋侯为庶人,但还是保留了一定的封地给晋侯以延续祭祀。
随后秦国开始隔三岔五的袭扰西河,和墨家默契地进行着东西对进的战略,墨家给魏国放完了血秦国不会等到魏国休息过来,而是会借着魏国的虚弱继续放血。
三晋关系的缓和,墨家认定中山不义的宣告,使得赵国有了入侵中山的底气。
赵与中山大战。
与此同时,秦国集兵五万,渡过渭水,与魏战于阴晋,魏武卒三万覆灭,秦国大胜,魏国在西河的最强大的一支野战部队覆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