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8页

“噫!汶水之阴,岂非先隐公欲将老而营菟裘之处哉?”

“汶水之阳,岂非鲁之贤人展子禽坐怀不乱之地哉?”

一句感慨,群臣面皆有羞愧之色。

昔年隐公摄政,欲还政于太子允,便叫人在菟裘之地营造别邑,以待将来归政后隐居。

汶水之阳,泰山之下,正是当年坐怀不乱的柳下惠的封地,就在如今适帅军攻下的平阴城附近。柳下惠是鲁之贤人,后世秦国攻齐途经鲁国,还传令鲁民:凡近柳下惠之墓五十里之人皆斩以示尊重。

鲁隐公并不是说怀念鲁国的这两位贤人。

群臣听来,便觉得鲁侯是在说:汶水沿岸,原本是鲁国的土地啊,如今却都在齐国手里,我们却还要运粮前往这里,这难道不是臣子的耻辱吗?

说着别有心,听者另有意。

待退朝之后,昔年曾说:“远水不能救近火”的大夫犁鉏便径直走入后宫。

鲁侯见犁鉏到来,面上一喜,心道:“鲁亦有贤人,朝堂上下,终有人懂我的意思。”

他却还不明说,犁鉏便先感叹道:“适才君上谈及先隐公,我不禁伤神。”

“昔年隐公求观鱼之乐而往棠地,如今堂地却为宋之方与,如今更是墨家之土。”

“昔年隐公欲求将老归政而营菟裘,如今菟裘却为齐之腹邑。”

鲁侯谈及隐公,犁鉏闻弦而知雅意,便假借隐公之事来询问鲁侯真正的意思,犁鉏相信鲁侯绝不是感慨土地被齐国占据这么简单。

鲁隐公事,颇有深意。

当年其父惠公为隐公娶亲,娶的是宋公之女,但见其相貌出众,便占了儿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