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页

他担心的是齐国田氏那边与墨家合作,用类似攻破滕城的手段从莒城集结大军突袭琅琊。

为此,越王翳就不得不从吴越地征调更多的军队前来,做好守卫的准备。

这是一场不得不打的仗,吴越故地,吴国贵族和吴人现在蠢蠢欲动,都在等着越国衰落,若是滕国复国这样的事都不管,那么吴人觉得滕国能复国,吴国为何不能复国?而且未必非要复吴国,扶持越王的儿子分裂越国,也未尝不可。

越王翳一直担心自己的儿子,也不信任的自己的儿子,因为他爹就是弑父上的位,这种不信任印刻在骨子里。

所以明知道吴越旧地现在很不安稳,却又不得不从吴越旧地征调更多的士兵,来保证这一仗打赢,还要防止齐国突然突袭。

他倒是没想过会打输。

自己的弟弟豫很有才能,可以守卫好琅琊,而且可以执掌那些从吴越地征调来的军队。

自己手中还有六千精锐的君子军,越王翳倒是听过魏国的西河武卒,但他不曾亲眼见过,所以一直相信自己手中的君子军,是天下第一步卒,是可以让齐国感慨“越人猛虎也”的精锐。

越国车兵很少,车战不强,好在有陈音教射、越女授剑,弓手和剑手很是不错。

如今天下魏武卒尚未真正名动,商丘一战墨家义师成名但是人数太少,君子军在许多人眼中依旧是天下第一步卒。

此时各国变法之前,这三支军队算是唯三的以步兵为绝对主力的军队,三支队伍的组成方式也各不相同。

魏武卒是半募兵制,配合魏国的私田制改革的一种兵制。

墨家在沛县的义师,是一支看上去是义务兵制的有组织有灵魂的步兵。

而越国的君子军,则算是春秋分封建制时代的最后辉煌。

君子军,其实就是越王的“伙友步兵”,因为君子军的组成是“父兄昆弟及国子姓”,都是贵族子弟,很多人都是和越王从小一起长大的亲戚。

越国有家庭小奴隶制,越王分封土地给贵族,再分封土地给那些君子军的成员,同时在土地上配备一些奴隶,以及一部分非国人的农奴,保证每个君子军的成员都有足够的时间操练以成为职业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