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页

高俅没看蔡攸,而是冲赵佶一拜,然后道:“陛下修建华阳宫时下过一道圣旨,着……”

“咳!”

赵佶一声轻咳,高俅的话戛然而止!

你道为何?

原来,赵佶修建万岁山时,夫役不够,就给高俅下了一道圣旨,让禁军去修建万岁山。

高俅多听赵佶的话,即“多占禁军,以充力役。其所占募,多是技艺工匠……凡私家修造,砖瓦、泥土之类尽出军营。”

后来高俅更是变本加厉,拉野战军干工程,“帅臣、监司与夫守、倅、将、副多违法徇私,使禁卒习奇巧艺能之事。或以组绣而执役,或以机织而致工,或为首饰玩好,或为涂绘文缕,公然占破,坐免教习,名编卒伍,而行列不知,身为战士,而攻守不预。”

也就是说,北宋那支曾经扫平十国的禁军虎狼,此时的主业竟然是给领导做刺绣、织绢布、做首饰、当画工……

这些事高俅可不是瞒着赵佶干的,而是请示汇报过的。

赵佶觉得,反正禁军也没什么事做,就同意了高俅的变通之法,还暗中为高俅点过赞。

此事可以说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后来北宋的亡国之君宋钦宗在诏书中都承认:“今三衙与诸将招军……既到军门,惟以番直随从,服事手艺为业,每营之中,杂色占破十居三、四,不复教以武艺。”

国家的中央军主力,招兵之后,不是练兵习武,而是做保镖、学手艺,比例竟能占到总数的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四十,还是连皇帝都知道的“秘密”,何止是滑稽?

如果仅仅是这样,其实倒也没什么,毕竟还有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七十。

可问题是,这其中还有一个巨大的缺失——吃空响。

按照北宋亡国后,李纲的反思,徽宗朝禁军中往往只有名额,却宁可空缺不补充兵员,军中连一半的人都没有。

这几个数字结合起来看,所谓的八十万禁军,又能有几个可战之兵?又能有几员可用之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