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就算是如此,艾哈迈德等人对李斌的回答已经非常满意了。滩涂养殖和网箱养殖根本就是他们从来就没有听说过的新鲜事物,像李斌这样一知半解的讲解已经让他们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再专业的知识他们也询问不出来。
反正这里距离正在建设中的海德西新村已经不远了,一行人干脆安步当车,一边聊着一边向那个更加大的工地走去。在没有见到这个所谓的海德西新村之前,大家已经对李斌的整体构思有了一个大概的轮廓,这对于他们来说,绝对是一个庞大到无法想象的项目。
工地越行越近,一座新村也慢慢地展现在了大家的面前。
这边现在已经有几百户原先那两个村子迁移过来的村民在这里建房了,大部分的村民就是搭建的那种在非洲非常常见的草房安居,也有一部分家境比较殷足的村民在着手搭建砖木混合的房子,当然,村民们搭建的房子也都是在丁翔柱规划好的区域内搭建的。现在暂时没有条件,只能任由这些村民们自行建设,如果按照李斌的规划,将来居民区也将被整齐划一的新楼房所替代,不过有规划的建设就要比其他那些乱搭乱建形成的村落看上去利落多了。
现在新村的建设工地多,而那些参与建设的工人更多,更重要的一点,他们每天都可以拿到数量不菲的现金。于是,这些率先搬迁过来的村民们一些脑子比较活络的已经做起了生意,主要就是卖一些自家制作的吃食和自酿酒水,也有一些卖烟草什么的,一些手艺人也支起了摊子做些农具、衣服之类的东西出售,小小的市集也渐渐的热闹了起来。
李斌随手指点着那些在建的项目,解说着这些项目建成之后的功能。现在在索马里最不缺的就是闲人,所以李斌选择的工厂项目也是大多以一些比较基础的劳动密集性产业为主,比如说食品厂、皮革厂、纺织厂、服装厂、制砖厂等等,这些项目最先开工的就是两家简单的小砖窑,而他们生产出来的成品砖对于现在的工地来说根本就是供不应求,就算是二十四小时昼夜不停的干也满足不了工地上庞大的需求量,迫得卡拉夫不得不耗上好大的精力从其他的村子里向这里调集建材。
除了那些工厂之外,现在在建的最大的两个项目就是中心医院和一片二层楼高的办公区域,这是李斌规划的将来新海德西村的行政中心。原本李斌是准备建设几栋不低于四层的楼房的,可是当丁翔柱笑嘻嘻的问他,如果卡拉夫真的建设起四层的楼房他敢不敢走进去时,李斌也情不自禁的打了一个寒噤。像卡拉夫这种草台班子建设普通的民居还算是勉强拿得出手,如果真的建设这种“高层建筑”,他还真是不敢走进去,建设起来可能要比国内那些豆腐渣还要豆腐渣。
虽然卡拉夫向他信誓旦旦的保证能够建设起几栋漂漂亮亮的楼房,李斌还是打消了这个诱人的念头,毕竟生命无价,为了面子丢了命可就不值了。于是卡拉夫也就损失了唯一的一次能够让他的事业更上一层楼的机会。
第357章 大清真寺
在参观过建设中的海德西新村之后,一行人带着震撼返回了海德西村码头李斌的会议室,还是基本按照刚才的顺序坐了下来,不过这一次哈桑族长和老库克已经旗帜鲜明的坐到了李斌的这一侧。刚才他们已经从阿布希尔的身上闻到了危险的味道,此时由不得他们选择,必须要坚定不移的把自己绑在李斌的战车之上,因为李斌现在所代表的就是他们迪尔人的未来。现在这种高人一头的感觉已经让他们情不自已了,如果再让他们退回到原先那种在夹缝中生存的生活状态,那肯定比杀了他们还要难受。
能够做到族长的人哪一个不是老人精?人们自然也明白了老库克等人所代表的迪尔人的态度,此时大家都把目光投到了艾哈迈德的身上,有一些话他们不好讲,这种时刻自然只有推出这位德高望重的大阿訇出来说话了。
其实他们来的时候意图很简单,只是想恳请李斌向他们的族里派过去一两名医生,也是想顺道过来与这个新崛起来的迪尔族族长哈桑打一下交道,可是又怕自己的面子不够,请不动那些高贵的中国医生,于是他们说动了艾哈迈德大阿訇,又拖上了老库克一起过来了。结果今早他们从贾德力村过来的时候,没有在医院和原先老库克住的房子里见到李斌,询问哈桑之后才知道李斌已经搬到了码头居住,一行人这才匆匆的奔到了码头,却没有想到在码头上见到的情形已经把他们所有人给震撼住了。
也许别人的感触还要少一些,而老库克却是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自己这才刚刚离开几天,这一片荒芜的码头已经起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不仅那些崭新的渔船已经到港了,就连原先还只是摆在图纸上的那些厂房也都建起来了,直到此时,老库克才发觉自己可能错了,而且错的离谱。跟所有迪尔人的未来比起来,拉迪算什么?什么都不是。
“史先生,刚才在你所说的那个什么海德西新村我们见到的只是一大片建筑工地,对你说说的这个海德西新村还没有什么理解,你能不能再为我们详细讲一下你的构想呀?”艾哈迈德含笑望着李斌开口问道。
李斌站起了身微笑着回答道:“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