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学明呵呵的笑了起来,很享受这个子侄晚辈奉上的高帽。
那边的司徒振刚与胡盛华两个人突然亲热地握起了手来,骆学明与李斌凝神听过去,却原来这二位同是耶鲁大学的校友,也都是念的经济系,只不过胡盛华比司徒振刚痴长了几岁,司徒振刚踏入校门的时候胡盛华已经在华尔街打拼了,不过提起相互之间熟悉的教授,倒也是讲得头头是道。
司徒振刚见到骆学明望了过来,急忙的点头对骆学明点头致歉:“不好意思骆主席,刚才太兴奋了,没想到胡秘书长还是我的学长,我们同是耶鲁大学经济系毕业的,胡秘书长主修的证券经济学,我主修的商业管理,呵呵,真是太意外了。”
司徒振刚当然知道这一桌谁是主客,谁是陪同,只是没有想到和陪同随便寒暄了几句,竟然寒暄出一位学长来,兴奋之下竟然冷落了主客。
骆学明爽朗的笑了:
“这才叫有缘千里来相会,一个是香港人、一个是东北人,在美国的同一所大学里就读却不曾相识,却在北京见面了,当得痛饮几杯。”
众人都呵呵的笑了起来。
酒菜上毕,李斌知道骆学明好饮五粮液,于是专程从爷爷那里讨来了两瓶陈酿的五粮液。一股异香随着酒瓶的开启散发了出来,骆学明耸了耸鼻子,发出咦的一声轻呼。他伸手从李斌的手里讨过了酒瓶,那是一个白瓷的酒瓶,酒瓶上浮铸着小麦、高粱等五种粮食的图案,标签上还有主席语录和工农兵的形象。
骆学明轻轻地摇了摇酒瓶,从瓶子里传出了不清晰的酒液晃动的声音,可以感觉的出来,瓶子里的酒已经不多了,最多也就是半瓶的样子。
酒签上的生产日期已经模糊不清,很难分辨了,不过只要看那个标签上的图案,就知道这瓶酒肯定是在那个动乱的年代生产的。
那个年代人们连肚皮都填不饱,哪还来的多余的粮食酿酒,而且这种酒瓶在市面上根本就没有见过,也就是说这种酒绝对不是五粮液集团上市销售的种类,按照当时的国情来说,只能是特供的东西才会使用这种“奢侈”的包装。
骆学明转向李斌问道:
“你这二瓶酒是从哪儿来的?”
李斌呵呵一笑,说道:
“听我奶奶说,这酒是当年特供给中央作为招待用的,我爷爷早年曾追随过先总理,是当年先总理送给我爷爷的,可是后来我爷爷不喝酒了,就这么留存了下来,也只有这两瓶了。”